举一反三是什么意思(成语典故:举一反三)
979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4-15 09:40:22成语典故:举一反三。
原意为举出一个方形角就能类推出方形其他三个角。后引申为例,举出一个事理就可以类推出其他许多未知的同类事理。比喻善于推理,能由此知彼,触类旁通。
典故:春秋时期,孔子在一次讲学中对弟子们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教师只需举出一个方形角,学生就能类推出方形其他三个角。如果学生能够以这种方式去学习和思考,使他们的推理变得灵活多变,那么教师就无需再进行过多的教导。

这是孔子倡导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应通过自我探索和实践去理解和掌握知识。生活学习中都需要有举一反三的思维,成语举一反三便源于此。现在多比喻善于推理,能由此知彼,触类旁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