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即是空指 是啥意思(“色即是空”?90%的人都理解错了)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08 10:51:10“色即是空”这句话耳熟能详,几乎无人不知,曾出现在多部经典电影之中。
但不少人只是简单地从字面上去理解,并不太清楚其中真义,更有人认为这只是一句颇为随意的话语。
其实,“色即是空”是佛学的重要教义,源于古老的佛教经典《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由鸠摩罗什翻译而来。
这就是说一切法“缘起性空”。
在佛教经典《心经》中,“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全句为: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为全面学习,我们先来说一说什么是色,什么是空。
只有理解了这两个基本概念,才能谈得上悟得这句话的含义。
什么是色
色,就是色、受、想、行、识五蕴中的色,是指物质。
任何物质现象都是缘起,它有相状,有功用,但是它的相状和功用里没有常恒不变的指挥它的主宰。
什么是空
所谓空,不是指的色外空(物体之外的空),也不是指的色后空(物体灭了之后的空)。
换句话说,并不是离开色而另外有一个空,而是“当体即空”。
什么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色是缘起所起,色法上不能有个不变的实性,所以说“色即是空”。
唯其没有实性,所以能遇缘即起,所以说“空即是色”。
所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强调了物质世界的虚幻和空性。
这句话的意思是:所有的物质现象(色)都是空无的,因为它们都是由因缘和条件构成的,没有固定不变的实体。
而"空无"本身也是一种物质现象,不是虚无或不存在,而是指一种超越了物质现象的存在状态(这好像有点难理解)。
这句话的深层含义在于:强调万物都是因缘和合而生,没有恒常不变的实体。
认识到这一点,可以帮助人们放下对物质世界的执着,达到内心的平静和超脱。
由“色即是空”到“缘起性空”
除了色,受、想、行、识等精神现象也同样地是“缘起性空”。
“缘起性空”,所谓“缘起”,就是说:世间上没有独存性的东西,也没有常住不变的东西,一切都是因缘和合所生起。
缘起论包括因和缘两个部分,因即因素,缘即条件,其中因是主要的,缘是辅助的。
因缘聚则生,因缘散则灭。
所谓“性空”,就是说:因缘和合所生起的假有,本性是空的;
如果自性不空,则不能有,这就是“真空生妙有”的意义。
由“缘起性空”到“诸法实相”
“缘起性空”是宇宙万有的真实相状,即所谓的“诸法实相”。
大安法师开示:“诸法实相”如何理解?诸法实相是从一切现象的理体去表述诸法。
诸法就是森罗万象的法,包括色法和心法,这些就是俗谛层面。
俗谛层面的体性是什么,也就是它的真实之相是什么呢?就是这个实相。
它有种种表达,比如说佛性、真如、一真法界,这些都是实相的另外一种表达。
诸法的一切法都是缘生的,它当体就是空。
要从这种空性里面去把握这个实相。
空是包含着有的,是即有之空。
即有之空和即空之有,这就是佛教的这种中道的理解。
比如,一个硬币,有正面,就有反面。同样,有反面,就有正面。如果没有正面,何来反面?
在我们净土法门当中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实相,它包涵着无量寿——寂,包涵无量光——照,寂照的圆融就是实相。
《法华经•方便品》中说:“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理解了以上这些,我们再引申了解《金刚经》里有一句非常经典、非常核心的话,也是大乘佛教的至高智慧: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大乘佛教以实相为法印,称为“一实相印”,一切大乘经教,都以实相的道理来印证,以“缘起性空”的理论为基础。
可以说,能够悟透“缘起性空”和“诸法实相”,那就等于得佛法,达到了佛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