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 百科 科技 职场 学习 宠物
当前位置: 首页 > 百科 >

执牛耳者什么意思(古代什么样的人可以吃牛肉?)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02 11:09:35    

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庶人无故不食珍。

牛在古代农耕文明中,无论中西,都是非常重要的战略资源,像梁山好汉一样肆无忌惮的大口吃牛肉,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大体只是类似于现代电视剧中“穷人”住着市中心大House一样得荒诞桥段。贯穿于历史长河,牛已经不仅仅只是食物,更是历史变迁的重要意像。

△ 唐代宰相韩滉的五牛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与清明上河图等并列)

执牛耳者:霸主的象征

西周时期,牛尚未作为生产资料成为耕田的主力,但仍然是一种战略资源,在礼记中被严格限制,而周天子正是唯一未被限制杀牛吃肉的人。

到了礼乐崩坏的春秋时代,相继兴起的霸主们取代了周天子的特权,其中就包括了宰杀耕牛的权利。

霸主会盟

在齐桓公、晋文公等霸主人举行的会盟大会上,代天子征伐的霸主们主动宰牛来招待各个诸侯,“手执牛耳”是当时霸主的标志。

到了现代,执牛耳者也常常被用来代指居于领导地位的人。


汉代:牛肉是顶级权贵的年终奖

汉代时只有三公和大将军在过年时可以领到200斤牛肉作为年终奖的一部分。不算西汉,东汉两百年间大将军一共也只有22个,三公分别为大司徒(原为丞相)、大司马、大司空,按现代至少也是副国级干部。

△ 三国中的袁绍

说来汉末那些诸侯们,年轻时代就能经常合法吃到牛肉的,可能也只有袁术、袁绍(袁绍是庶子,可能也够呛)之流四世三公的顶级二代了。


八百里分麾下炙

三国时期的刘表在得到荆州后,养了一头名为“八百里”的牛充当自己的门面(当时的牛车是比马车更加安稳的代步工具)。刘表死后,曹操拿下荆州,虽然仅仅几个月后,曹操就在赤壁大败而逃,但八百里还是没能逃过成了犒劳三军的烧烤的命运。

宋代辛弃疾的“八百里分麾下炙”,说的就是这件事。

△ 赤壁之战


牛肉:刘黑闼反唐的投名状

隋末群雄逐鹿,窦建德集团被李渊击败,但投降的各路反王们自知难逃已死,于是决定起兵造反,受到“刘氏主吉”(类似于十八子当兴、大楚兴陈胜王)之类谶语的影响,决定邀悍将刘黑闼为首领。刘黑闼也不含糊,当即宰杀耕牛款待以示投名,随后掀起了反唐的大幕。

为平定叛乱,李唐王朝不得不重新启用李世民重掌兵权。若没有这顿牛肉,李唐三百年王朝,姓李世民的李,还是李建成的李,或许两说。

△ 盛唐:万邦来朝


朱元璋分牛

毛泽东说过: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自古得国之正,无出于明。朱元璋八代贫农出身,淮西起兵,定鼎中华,驱逐鞑虏,正是开局一个碗,装备全靠砍。后代为了附会其不凡,称他童年即敢杀牛犊而分食,又将牛皮塞进石缝,将牛头露在外,装神弄鬼,诓地主刘德牛被山神吃了,以逃避责罚。

△ 影视剧中的少年朱元璋


欧洲中世纪:从猪肉到牛肉,以形补形的胜利

罗马帝国乃至其崩溃后形成的一系列国家,早先也都把猪肉当成自己主要的肉食来源。

△ 欧洲三大骑士团之一的条顿骑士团

到了中世纪,欧洲贵族和骑士们相信食物的特质和人的特质密不可分,吃牛肉可以保持战士的勇猛强壮(就是中国人所说的以形补形)。另外,欧洲中世纪普及的马耕,也使得牛的战略意义下降,牛肉走上餐桌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

△ 马耕

后来,欧洲骑士们纷纷以吃牛肉为荣,带血丝的半熟牛排被认为是保持战士本色的最佳食物。甚至于这道菜只能由男厨师制作,并由男侍从端上餐桌,以避免损失掉任何阳刚之气。

△ 骑士


食物,是时代的缩影。对古人而言,牛是战略物资,对今人而言,牛只是一种偏贵的普通食材而已。随着时代的发展,进入寻常百姓家的,早已不仅仅是牛肉和旧时王谢堂前燕了。



鱼头泡饭的家常做法(教你做“鱼头泡饭”,有秘诀)

咖喱鸡翅的做法简单(这道鸡翅味道鲜美、做法简单)

啤酒红烧黑鱼做法窍门(6道好吃的家常菜,做法简单)

烤麸怎么做好吃又简单(教你“四喜烤麸”家常做法)

鱿鱼炒洋葱的做法家常(鱿鱼最简单的吃法-爆炒鱿鱼)

花生酥的做法是什么(教你做小零食“花生酥”,新手看完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