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 百科 科技 职场 学习 宠物
当前位置: 首页 > 百科 >

草莓为什么枯死(草莓植株枯萎死棵咋啦?)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4 01:46:12    

去朋友家草莓园闲逛,跟朋友聊天,得知近期朋友家的草莓发现了一个让朋友很烦躁的问题。亦即草莓植株的死棵。

图片01):草莓根腐病与中柱病区别


和朋友闲聊了些时间,交流互通了一下我们之间不同的看法。基于此,本期图文,清江鹤将与各位亲们各位老师重点关注和聊聊关于草莓田间植株死棵的相关话题,希望你喜欢并积极参与互动评论,转发分享本期图文。

清江鹤认为田间草莓植株死棵与草莓患感炭疽病,根腐病,青枯病,叶枯病,黄萎病,枯萎病及植株缺钙,地下根系渍涝,生长发育不良等众多因素影响有关。下面,清江鹤来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详尽分享。

图片02):草莓炭疽病引起的植株死棵


与草莓植株患感炭疽病有关:

草莓患上炭疽病以后,会在叶片和叶柄上形成梭形黑色病斑,叶柄上的病斑还会呈溃疡状凹陷状。病果上也产生褐黑色凹陷斑,且软腐致病果丧失商品价值。

发病轻微的草莓植株仅在叶片光泽上“减 色”,衰弱树势。但长时间衰退就会引起患病的草莓植株逐渐枯萎死棵。

拔起病株,可见根茎部从外侧向内部变褐,维管束并不变色,但已发生病变。因此,患草莓炭疽病的田间植株也会引起死棵。

预防和治疗草莓炭疽病常用化学药剂主要有抑霉唑,丙森锌,多菌灵代森锰锌,咪鲜胺嘧菌酯,肟菌酯戊唑醇,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等药剂。

图片03):草莓炭疽病引起的植株死棵


与草莓植株患感根腐病有关:

草莓根腐病又被果农称之为“草莓红中柱病”,典型病状病征是其根部发红呈红褐色,新生根和侧根是发病的主要部位,从健生根演变为深褐色病根。

轻微草莓根腐病不死引起植株死棵,只在正午时分表现出“失水状”的萎蔫现象,早晚植株可以“还原”为健株。但随着时间推移和病害危害加剧,草莓地上植株最终会出现萎蔫进而死棵的症状。叶片黄化,最后失水干枯。

该病易随水传播,一旦发病,控制不好,会连片发生,危害程度较重。

图片04):草莓枯萎病的发病状态


对于患发草莓根腐病的地块,在种植时要严格进行土壤消毒,然后选择“水旱轮作”。在田间地头出现草莓根腐病中心病株时,要及时连根拔除,移出园外集中处理,不要随意丢弃在园内或地块中。

对于没有患发草莓根腐病的植株,可以用“甲霜灵锰锌”“噁霉灵锰锌”或者“乙铝锰锌”对其根部进行灌根或喷注处理,预防效果较好。

与草莓植株患感枯萎病有关:

草莓枯萎病是典型的土传真菌性侵染病害,发病植株初期症状仅仅表现为其心叶有点儿发黄或者“失绿”,有时还伴随着“卷缩畸形”现象,田间植株生长发育势弱。

图片05):草莓黄萎病的发病状态


草莓植株基部老叶起初呈紫红色萎蔫症状,尔后枯黄。根冠部,叶柄,果梗等生长发育部位的“维管束”变成褐色,果实因果梗维管束褐变而无法输送营养,不能正常膨大。

草莓枯萎病与草莓黄萎病的区别是:草莓枯萎病心叶黄化,卷缩畸形,且发生在高温时期,而草莓黄萎病则不具备这些特征。

草莓枯萎病常用的化学药剂如噁霉灵等。

与草莓植株患感黄萎病有关:

草莓黄萎病与草莓枯萎病一样,也是典型的土传真菌性侵染病害。

图片06):草莓黄萎病的发病状态


发病植株地上部分表现为新生叶片因缺少水分和营养物质而无光泽和生机,颜色灰暗。发病严重时,叶片出现黄褐色萎蔫症状,干燥缺水时可致“枯死”。

有的草莓植株患病,一半边发病,一半边呈健康状态,果农称之为“半边疯”。

有“半边疯”症状表现的草莓植株,基本上不结果,即使结几个果实,也是“僵果”或“畸形果”,膨胀不大。

拔起病株,可见其根茎维管束部分或者全部变成褐色,但是中心维管束不呈红褐色,这是草莓黄萎病与草莓根腐病的重要区别。

草莓黄萎病与草莓枯萎病一样,其侵染的病原菌都是通过草莓植株地下根系“伤口”或者根毛细胞间隙中侵入草莓植体,然后随维管束并在其管内进行扩张和繁殖,最终引起植株发病并表现出病状病征。

图片07):草莓大棚地膜熏蒸与轮作


其最佳发病适温在22℃~32℃,是低温高湿病害。从田间发病情况来看,重茬连作,土壤干燥,粘质土壤发病较重。

常用的化学药剂如噁霉灵,敌磺钠。土壤消毒药剂如石灰氮或生石灰。

与草莓植株患感青枯病有关:

草莓青枯病是草莓上典型的细菌性病害,主要发生在草莓定植移栽的初期。

草莓青枯病植株刚发病时,下部基叶1~2片发生凋萎,或脱落。发病数天以后,整株草莓青枯致死棵。

根部明显受害,呈红褐色或黑褐色,根部断面中间可视褪化为腐败,有力挤压可见“菌浓”流出。

图片08):草莓青枯病田间发病状态


植株地上部分,呈紫红色,基部叶片先调萎脱落,由下至上。

用于草莓青枯病的主要药剂有中生菌素,乙蒜素,氯溴异氰尿酸及铜制剂。如:冠菌铜,氧化亚铜,氧氯化铜。

与草莓植株患感叶枯病有关:

草莓叶枯病又称为草莓V型褐斑病。主要发病部位在叶片上。属于低温高湿性病害。

患病的植株起初形成紫褐色小斑,随着时间推移和病害加剧,小紫病斑逐渐扩大融合成“不规则褐色大病斑”,病斑周围呈黄绿色。当病斑相互融合致整个叶片时,草莓叶片叶肉组织大面积枯死,在外力作用下可形成穿止,丧失光合作用。病斑多延至叶脉主侧两边,使叶组织呈V字形枯死。

图片09):草莓叶枯病田间发病状态


田间草莓植株患上叶枯病以后,如果只是局部的小范围,那么可以摘除草莓基部的老叶,改善一下植株间的通风透光条件。

然后在草莓叶枯病的发病初期用80%乙蒜素乳油800~1000倍液或80%乙蒜素氯霉素乳油800~1000倍液与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茎叶处理即可。

与草莓植株“缺素”(缺钙)有关:

草莓缺钙属于营养性生理“缺素”障碍,患病植株叶片皱缩(有的皱缩成波纹状)。草莓果组织变硬,味酸。

植株地下根系生长发育不良,粗短色暗新根少,严重影响时全部变成淡黑或黑褐色。

图片10):草莓植株缺钙引起的植株死棵


地上植株花萼变成黑褐色,新叶顶端不能充分展开,变褐色,生长点死亡,抗病力弱,果农俗称“糊边儿”。

按照植物“缺啥补啥”的规则,在发现草莓植株缺钙时可以用20%络佳钙25毫升/桶水与0.1%优丰三十烷醇微乳剂10毫升/桶水2元复配使用,效果更好。

除此之外,草莓植株田间死棵,还与“冻害”“渍涝”“干旱”“肥害”“药害”等影响有关。但发生的概率比较低也不容小觑。

图片11):田间健壮生长发育草莓


为什么是暗盒(水电灯具装修百科——暗盒)

电缆为什么很粗(电线电缆的粗细与什么有关)

榻榻米为什么返潮(听说,装了榻榻米的业主如今都后悔了?)

牛皮为什么凉快(购买牛皮席必看,全面认识牛皮席)

腊梅为什么会掉花苞(梅花盆景老是掉花苞?)

青苔为什么发黄(室内养好苔藓,注意几个方面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