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植物徒长(摩擦摩擦:作物控旺新方法)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9 04:16:14不管是蔬菜作物还是大田作物,培育壮苗都是减少病害发生和促进实现高产栽培的重要保障,壮苗的标准因作物种类而有差异,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节间短,茎秆粗壮,而一旦发生徒长(旺长),秧苗就会变的细弱,这样的苗不但容易发生倒伏,而且对外界病害、低温等逆境的抵抗能力也会变弱,对茄果类,瓜类蔬菜来说,还会推迟挂果时间,坐果率也会下降,因此,控旺抑制徒长就成为幼苗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

细弱的黄瓜徒长苗
发生徒长的原因
秧苗为什么会发生徒长?直接原因在于植株的加长生长弱于加粗生长,而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光照弱,弱光条件光线中的紫外线等短波光比例少,长波光比例加大,而短波光可以促进加粗生长,长波光却会促进加长生长,这也是夜间温度高的时候容易造成徒长的原因;另外,水分供应量偏大或者氮肥比例偏大等等,也是造成徒长的重要诱因。

传统防徒长药剂各有缺点
在幼苗生长期间,受天气、幼苗生长环境保障条件、管理精细化程度等因素影响,很多时候温度、水分条件难以做到精准控制,因此,秧苗发生徒长往往再所难免,而管理者为了避免因徒长造成的不利影响,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控旺干预措施,其中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就是化控,也就是采用化学药剂来抑制,这种方法简单直接,见效快,但是缺点也很明显。所有的化控措施,都有违“绿色生产”的初衷,如果是面向出口的栽培作物,还要面临质检不达标的风险。
常用的化控药剂有以下三种,除以上共同的缺点之外,各有各的不足,以下做一下简要介绍:

- 矮壮素
赤霉素是促进作物长高的重要植物激素,矮壮素可以通过抑制赤霉素合成来抑制作物的加长生长,从而起到促进加粗生长的效果。矮壮素可以溶于水,并通过作物的根、茎、叶等器官进入植物体内并发挥作用。但矮壮素的作用是不可逆的,一旦用量偏大,再喷施芸苔素等促生长的激素类物质往往效果也不会明显,因此在使用过程中要根据高温条件下减量的原则严格参照施用说明,否则有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另外虽然矮壮素能被土壤酶分解,但是药效仍能持续两年左右,也就是说会污染土壤,影响下茬作物的正常生长。

- 多效唑
多效唑是一种悬浮剂,喷施的时候必须要求叶片保持湿润,否则难以发挥药效,因此喷施的时间最好选在湿度较高的傍晚。多效唑最早被开发出来的时候是被用作杀菌剂,但现在更多是被用于抑制徒长,多效唑的残留时间也比较长,能持续2-3年,因此也会影响下茬作物生长,更应引起注意的一点是,西瓜、黄瓜、甜瓜等瓜类蔬菜,对多效唑较为敏感,不宜使用,否则会推迟结瓜、引起化瓜、并降低产量和品质。

- 缩节胺
相对于矮壮素、多效唑而言,缩节胺使用起来较为安全,并且有促进根系生长发育,扩大根系群落的作用,残留在土壤中的药剂也容易被土壤酶分解,但是缩节胺明显的不足就是药效持续时间比较短,并且效果也相对比较差,价格也相对较高。
绿色防徒长新方法
在讲具体方法之前,先举两个大家都很熟悉的生产实例,这样有助于深入理解么这种方法的生产实效。
- 两个众所周知的生产实例
第一个是在露天条件下栽培的作物,包括番茄、黄瓜这些蔬菜,也包括玉米、大豆等这些主粮和油料作物,即便是同样的水肥和药剂干预,也都会表现出露天环境下生长的更为粗壮,而棚室条件下长出来的就更高更细弱。

黄瓜壮苗
第二个是棚室条件培育出的蔬菜等幼苗,如果发生了徒长,在温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只要加强通风,就可以有效抑制徒长的趋势,原来细弱的茎秆也会变粗变壮,并且叶片也会变得更为浓绿。
结合以上两个生产实例,对比露天和棚室环境,最大的不同就在于露天条件风吹、雨淋等作用下,植株本身受到的物理性摩擦及运动加大,也就是说这些外界能引起植株的茎秆、叶片等器官发生运动的物理因素,起到了抑制徒长的效果。

番茄壮苗
- 这个结论有没有科学依据呢?
答案是有的,而且已经通过在番茄、黄瓜、玉米、水稻、大麦等作物上的研究得以证实,并且这种影响还有一个专有名词:接触形态建成。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降雨、风吹、冰雹、农机等物理性刺激,可以影响植株的形态建成,其机理在于这些物理性的接触与刺激,可以使促进作物加长生长的赤霉素、生长素等物质的活性下降,而抑制加长生长的脱落酸、乙烯利的浓度则随之增加、活力增强。这种变化是由物理性刺激发生的时候,会改变细胞膜上电荷分布,继而产生动作电波,从而实现植物信号的传达。

风是自然界机械摩擦的主要形式
- 这种方法怎么用
这种方法在蔬菜等作物育苗期较为适用,尤其是未来产品要出口,对农残检测标准要求较高的生产,或者育苗密度较大易因争光而发生徒长的秧苗来说,更为适用。这种方法不用花一分钱,而且但凡有生产经验的人都可以上手操作。
让幼苗接受物理摩擦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是用各种风机吹,也可以用光滑的木棍在幼苗顶部掠过,如果秧苗少的话,用手拂动也可以,各地的生产者都可以因地取材,不过应遵循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摩擦或晃动的过程中不能损伤植株,建议采用更为柔滑的鸡毛掸子。一项国外的研究表明,同样管理条件下,连续机械摩擦处理六周的番茄秧苗(育苗期),比没经过处理的秧苗的高度降低2厘米,且更为粗壮,叶色更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