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和水温一般差多少(气温跟水温)
11963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2-07-22 19:33:27
鱼是变温动物,所以对水温的变化非常的敏感,比如季节不同,就有春钓滩、夏钓潭、秋钓荫、冬钓深的谚语。
当然,我们也不可能每一次钓鱼,都带一个温度计,进而来测量水温是否符合鱼的要求,因为影响水温的因素实在是太多了。
比如日照强度、日照时间、地温等,都是不可控的被动因素,因此我们需要一套简单、有效的方法,来对比水温和气温的关系,进而了解气温和水温、水温和鱼之间的影响。
一、气温和水温的关系
钓鱼不是精细科学,我们没有必要求证一个定理或者公式出来才能钓鱼,正常情况下,气温和水温是相互联系,互为影响。
而这种彼此影响,相互关联之间,主要有三种结果,一是季节,二是时间段,三是水深。
1、不同季节,水温的整体趋势是不一样的。
我国是典型的大陆气候,也就是一年四季分明,春季从惊蛰开始,到立夏截止,水温从惊蛰开始回升,整体趋势日温夜寒,到了立夏,昼夜温差的绝对值减少。
夏季从立夏开始、到立秋截止,昼夜温差比较大,整体气压偏低,天气闷热,日间气温高、水温高,夜间气温、水温相对较低。
秋季从立秋开始,立冬截止,日间最高气温开始慢慢下降,同时夜间的最低气温也开始慢慢降低,昼夜温差绝对值明显增加。
冬季从立冬开始,一直到雨水截止,到了冬至气温、水温达到最低,然后开始缓慢回升,到了立春、雨水才会开始回暖。
2、一天时间段不同,气温、水温变化也有不同
以春季季举例,清晨5~6点左右,如气温是10度左右,则水表温度10~12度左右。到了中午,气温到20度,水表温度大约15度左右。到了下午日照最强烈时,气温25度左右,水表温度18~20度左右。
而到了傍晚,气温16度左右,水表温度依然在18~20度,到了夜间,气温回落到7~10度,水温依然10~12度左右。
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水的储温效果比空气要好,理论上,水面越大,水越深,水的体积越大,储热效果就越好,水温变化就越小。
3、不同的水深,水温的变化不同
将水体视作一个巨大的储温物体,那么这个物体的不同部位,也就是水深不同,水温也是不一样的。
根据热传导原理,也就是水温始终是从高温区域传导到低温区域,比如在春季,水面温度20度,水底温度可能也就是15~16度左右。
而到了夏季,如果是浅水区域,因为地温、气温都比较高,所以水面上可能25度左右,水底温度有可能达到了28度左右,这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到了冬季,这种情况,又反过来了,中上水层因为日照,即便水面封冰了,水底的温度实际上是比中上水层要低很多的。
因此,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水深,气温对水温的影响,不尽相同,如果结合水温对鱼的影响,底钓、浮钓、半水钓浮的差异性就出来了。
二、水温和钓鱼之间的关系
大致了解气温对水温的各种影响,在实战中如何应用呢?其实只要抓住两点,就可以灵活地在实战中应对各种鱼情。
1、不同的季节,选择鱼群最喜欢的水温层垂钓
前文所述,不同的季节,钓点的水温是有趋势性的,所以才有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钓点特征,其实延伸开,解释是不一样的。
在春季,主要是钓暖,因为春季水温整体趋势是回暖的,但是并不像夏秋季那么高,加上春季的鱼,既需要补充脂肪,也需要温暖的环境进行产卵,所以水温越暖和的区域,越适合下杆。
在夏季,上层水温因日照、气温影响,会更高一些,水浅,则水底温度比水面温度更高,还容易缺氧,水深,水底温度更阴凉。因此,在夏季钓鱼,尽可能钓大水面的深水,钓到鱼的概率更高一些。
在秋季,气压普遍较高,所以水中溶氧较高,但是日照的强度、烈度依然不低,所以鱼群多会躲藏在深水区域,相对来说,更为阴凉,鱼口自然也会更好一些。
在冬季,地温、气温双重影响,水底温度接近4度,水面温度更低,只有离底的中上层水温,太阳直晒后,相对更暖和一些,所以叫做冬钓阳。
2、根据水深不同,水温的影响不同,灵活选择底钓、浮钓、半水钓
在同一季节,甚至出钓的时间相隔两三天,不同的水深、不同的水温造成的影响,让我们选择的钩饵落点位置,也不能一样。
比如在夏季,气温较高时,水域整体较浅,钓底压根就没有鱼,选择钓半水效果会更好,因为水底温低高,又缺氧,钓离底,鱼口会更好一些。如果水域面积大,钓点也够深,钓底鱼口明显会更不错。
也正因为此,我们以水深、水温作为参照,在钓法上,按照钩饵落点不同,灵活选择钓底、钓离底、钓浮、钓半水,鱼口效果自然大有不同。
以上内容,就是气温和水温,水温和钓鱼之间的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大致内容了,虽然谈不上精确,但是用来参照,还是有借鉴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