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远是现在的什么地方(包头属于绥远吗)
1122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2-08-04 12:07:04
绥远城,就是现今呼和浩特市的新城(新城区为主体),是清王朝为巩固西北疆边陲的稳定,奉行对大漠南北蒙古地区实施政治、军事统治的产物。
坐镇绥远城的绥远将军是清朝廷少有的一品封疆大吏,他统领满、蒙、汉八旗驻军,掌管西北军政最高权力。
绥远城将军衙署正门门前小广场
◎历史沿革
雍正十三年(1735年)清朝廷在归化城(呼和浩特旧城)东北五里处勘定一处城址,作为右卫城北移屯兵之用;
乾隆二年(1737年)开始大规模修建;
乾隆四年(1739年)竣工,清廷命名绥远城,民间又称其为新城、满城、驻防八旗城。
从绥远城初建直到清朝灭亡,绥远城一直都作为西北政治军事重镇,坐落于阴山以南大青山脚下的土默川平原上。
归绥市地图(归化城和绥远城)
民国元年(1912年)改为绥远县,北洋军人、二十师师长张绍曾被委任为绥远城将军,仍驻节衙署内。
民国二年(1913年)绥远县和归化县合并,改名为归绥县。
民国三年(1914年)改将军为都统,随之将军衙署改为都统公署。
民国十七年(1928年)衙署为临时区政府占用。
民国十八年(1929年)设置绥远省。衙署改牌绥远省政府。
1937年10月,在日本帝国主义扶持下,由德王拼凑的伪蒙古联盟自治政府的军队占据绥远,衙署一度为伪政权属下巴彦塔拉盟公署占用,后又为伪蒙疆联合政府所占据。
1945年后,绥远省政府再次迁回衙署。
1949年9月19日,时任绥远省主席的董其武将军在爱国将领傅作义将军的帮助影响下,率领全体军政人员六万五千余人,宣告起义,绥远自此和平解放,这就是毛泽东主席所倡导的绥远方式。
解放后,绥远将军衙署为绥远省人民政府并内蒙古人民政府办公地。
2006年5月25日,将军衙署与绥远城城墙被合并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绥远城建筑
绥远城布局示意图
绥远城不是自然发展逐步形成的,而是清朝廷为巩固统治特意建设的,所以从设计到施工都非常规范,城市规模洪伟,不敢说固若金汤,却也是易守难攻的重装城市。
但是经历了清末、民国、日伪以后,绥远城的很多建筑和城墙都被破坏或者拆除,现在遗存可以看到绥远将军衙署和部分城墙建筑,还有就是鼓楼这样的地名。
以下对绥远城的描述,是根据史料记载转述:
绥远城为正方形,城垣周长1960丈,通称九里十三步(以一步五尺计)。
绥远城东、西、南、北各面的中央各开一门,东城门叫迎旭,北城门名镇宁,西城门名阜安,南城门名承熏。各城门上方均建有城楼,为二重三楹式样;每个门的正对面,又都各建一座二重式箭楼,在箭楼与城门之间建有瓮城,瓮城是一个月牙式的半圆城墙,环卫城门。
迎旭门——绥远城东门
镇宁门——绥远城北城门
阜安门——绥远城西城门
绥远城城墙高二丈九尺五寸,顶宽二丈五尺,底宽三丈五尺,四个城角墙上建有二重七楹式的角楼。
四面城墙上都建有突出的、四处加宽的垛墙,通称为城墙垛口,也称堆拔、瞭望台。每座垛口台上建有堆房三间(值哨房)。绥远城城墙上共有垛口16处,既有哨台、哨房,又是安放炮位的地方。
城墙内靠近城门处,建有上墙的梯道,俗称城墙马道。车马人员、军械运输都经此马道上下城墙。墙上面可并列同行三辆马车。城墙都是一色巨型大青砖砌成,内里为三合灰泥压碾,城基为花岗岩石条砌筑,为明三暗二式。南城墙的两边各建有墙下水闸,用以雨天排水使水归入护城河内。在护城河与城门正对处,各建有吊桥一座。
绥远城中心的钟鼓楼
城内的中央处,建有比四门还高的一座大钟鼓楼,它是二重五楹式。鼓楼的第一层正面的左右台阶上,左面悬钟,右面挂鼓。第二层楼外筑木栏杆绕楼一周,楼檐下四面中央各悬挂一块巨匾,东面匾额为绥德静远;南为帝城云裹;西为镇鼓惊钟,北为玉宇澄清。钟鼓楼楼内顶层设玉皇阁,是一木制宫殿式神龛,内坐紫檀木雕玉皇大帝偶像一尊,像高尺余。
清时期,钟鼓楼有专人负责每天敲钟擂鼓,正所谓晨钟暮鼓,初更(晚九、十点钟)擂鼓(三通),五更(晨五点左右)敲钟(108响)。
钟鼓楼的下面是十字形的高大城门洞,以此通向东、南、西、北四大街,各街走向的尽头正是各方的城门。清时期,四条街都很繁华,建有铺面商号房屋约1500多间。
绥远城城内西南角建有小教场,是为旗军武士、马、步兵考试地方;城西门外建有演武厅、大教场,这是绥远城将军平时检阅和操练八旗劲旅的大操场;战时则是将军出征点将和选拔军队的出发场地;
绥远城南门外三里处建有接官厅,俗称南关,是接待朝廷各级官员进城的地方;东、西门外均建有娘娘庙;城内建有各种庙宇,如旗纛庙、财神庙、家庙、山神庙、马神庙万寿宫、城隍庙、文昌阁、关帝庙、菩萨庙等。
绥远将军衙署位于城内钟鼓楼西侧不远处,是绥远城的最高权力机关,现在仍然留存。
◎绥远将军衙署
绥远城将军衙署(正门)
绥远城将军衙署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地位等级最高的清代边疆驻防将军府之一。
绥远将军衙署是按照清朝工部工程则例,一品封疆大员级建造。衙署建筑为砖木构制,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门前有高大的影壁,门侧立石狮一对,大门内厅堂凡3进,前为公廨,后为内宅。
衙署照壁石额所书屏藩朔漠为光绪十六年(1890年)绥远将军克蒙额亲立。
绥远将军衙署(院内局部)
将军衙署从大门进入后,须经过仪门。仪门有三个门,中门只有正式场合或者隆重的接待才会打开,平常出入经由两侧旁门。仪门正北为大厅,为议事决策中心;东西各建有庑堂和厢房,为官吏办公场所。
第二进正中建有宅第门房3间,东西各建厢房3间,同是官吏的办公场所;
第三进为将军宅第,建在正中高台基上,东西两侧各建配房3间。宅第与配房之间建有走廊相通。在大厅东面建有花园,园内建有亭榭;东南隅建有马号;大厅西南面建有更房,为卫戍官兵住所。
◎绥远将军衙署博物院
将军衙署博物院
将军衙署博物院是依托清代绥远城将军衙署而建的古建类博物馆,位于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哲里木路和新华大街相交的鼓楼立交桥西北。
博物院成立于1992年
2009年,被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
2014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呼和浩特市对将军衙署古建筑文物本体进行维修,对其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和改造。
将军衙署博物院现占地面积2.64万平方米,展览面积5000平方米,以清代将军衙署古建筑群为主体,以清代绥远城将军衙署的历史发展为主要展览脉络,以‘绥远方式’的伟大胜利——绥远和平解放纪念展为辅助,向社会展示绥远城及将军衙署的丰富历史文化内涵,见证着呼和浩特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历程。
将军衙署的主题为军事文化和战争文化,拟进一步扩充军事历史文化展示内容,重点推出清代八旗武备陈列、清代边疆六大政策与实效陈列、将军衙署历史陈列等。
将军衙署内举办有清代内蒙古八旗,清将军衙署复原陈列等展览。
绥远城门匾额(将军衙署博物院收藏)
绥远城将军衙署,从建置直到今天,经历了近三个世纪的沧桑历史和政治风云的变化,建筑作为无言的史书,对其不同的历史时期发生的变迁,为社会科学各个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极其丰富的珍贵史料。
修复后的将军衙署博物院,以清代建筑风格为主要基调的、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是呼和浩市的城市文物景观,再现了漠南第一府的恢弘景象。
◎绥远将军
绥远城将军衙署作为绥远城统领满、蒙、汉八旗驻军及掌管西北军政的最高权力机构,是绥远城最重要的建筑,它与绥远城同时竣工。
驻守在将军衙署的绥远将军,号为建威将军,是真正的实权一品封疆大吏,是以国家大帅的身份驻守在这里的。
绥远将军统帅绥远城的驻防八旗官兵、管理内蒙古西二盟(伊克昭盟、乌兰察布盟)旗的蒙古王公、民众。如在统辖区遇有战事,还可以调遣宣化、大同二镇(总兵)、节制沿边道、厅等权力。
从乾隆二年(1737年)二月,驻守在山西右卫的建威将军王昌奉旨改驻绥远城起,到清末宣统末年最后一任将军堃岫被北洋军人张绍曾所取代止,将军衙署历时172年,清廷正式授封的绥远将军有78任,均在此管理驻扎。
这一历史阶段,将军衙署的体制、作用,正如光绪十六年(1890年)绥远将军克蒙额亲立在衙署大照壁上一块石额所书屏藩朔漠那样,一直未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