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晚餐犹大是哪个(最后的晚餐里面的叛徒是谁)
1142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2-08-05 12:15:47
古今中外有许多优秀的文艺作品涌现出来,今天我们要讲述的则是国外绘画界中最出名,最精彩的一幅画。
这是一幅在文艺复兴时期创作的画作,小说家马泰奥·班代洛在米兰圣玛利亚感恩教堂当见习修道士时,常会看到列奥纳多·达·芬奇在修道院的北墙上进行创作。
那时的达·芬奇就正在创作这幅画,据班代洛的回忆:达·芬奇每天早上会很早起来就开始工作,手中始终拿着笔,常常为了画画而忘记吃饭和喝水。
正是这废寝忘食地创作,才使得这么一幅精彩又充满意味的画作出现在这世上,并且出名至今。
可能在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很多的有名作品,大家会觉得这幅画跟其他画作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但当这幅画被放大10倍以后,你可能就会读懂这幅画的奥秘了。
01 精彩的作品
《最后的晚餐》是意大利著名艺术家列奥纳多·达·芬奇在1494年-1498年创作的一幅蛋彩石膏壁画,画作中以《圣经》中的耶稣和十二门徒共进最后一次晚餐为背景展开了一场无声的戏剧。
达·芬奇一生创作出了数百幅艺术绘画作品,随着国家的政变和时间的流逝,他的大多数画作的相继散失,在如今仅存的十数幅作品中《最后的晚餐》因此精彩的绘画描写,成为了他最出名的一幅画。
这幅壁画长910公分,宽420公分,《最后的晚餐》取材于《新约圣经》,据文中记载:那是耶稣最后一次到耶路撒冷去过逾越节,犹太教的祭司长密谋在夜间逮捕他,但一直苦恼于没有人带路,去埋伏耶稣。
贪图钱财的耶稣门徒犹大便主动上前去告密到:我给你们带路,你们能够给我多少金币?见此状的犹太教祭司长便给了他30金币,犹大告诉他们说:到那时,我亲吻的那个人就是耶稣。
在逾越节那天,耶稣忧郁地告诉他的12个门徒:我实话告诉你们,你们中有一个人出卖我了!晚餐以后,耶稣就被抓走并被钉上了十字架。
这是耶稣最后一次与他的门徒进食晚餐,这幅《最后的晚餐》的名字就是由此而来。
在当时许多画家都在以这个主题来进行创作,但他们的作品始终没有突破《圣经》的描述,他们大多数只是照搬了其中的剧情,为了凸显叛徒犹大只是公式化的将犹大头顶上的圣光直接取消,这使得这些作品没有任何新意和突破。
达·芬奇在参考前人的作画时就注意到了这一点,所以他开始仔细地总结了大量画作的特点,在这个基础上开始了大胆的创新。
他保持了其他作者对画作中的人物精细地刻画,并增添了许多人物表情和手部的细节,弥补了先前的那些画家的不足。
历经五年,这幅画才得以真正地出现在这个世界上,为艺术界带来了不可用金钱等价的财宝。
在这最后的一顿晚餐中,当耶稣宣布被人出卖时,画作上的12个门徒都展现出了不一样的神色,其中门徒们的神情大变震惊激动愤怒担心都被画家生动地展现了出来。
在耶稣说完被门徒出卖了之后,门徒们都纷纷向他询问道:亲爱的主,请问是谁呢。但是画中悲伤的耶稣并没有点出叛徒的名字。
接着耶稣便拿着一块面包开始祝福了起来,他告诉他的门徒们:吃吧,这是我的肉体。
接着他又举起了他的酒杯向他们示意道:你们都来喝这杯酒,这是我的鲜血,为了人类赎罪,与神求和的血。
我们在观赏这幅绘画作品的时候,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它的整体结构,构图的美丽对人的视界触动力往往是最强的,达·芬奇对于这幅画的构思非常巧妙,打破了其他画作将犹大单独画出的僵局,布局卓越。
通过光影和人物的细微表情塑造出了透视的感觉,使得作品中的角色非常地生动形象,仿佛就是现实中的人一样。
在创作这幅作品时,达·芬奇非常认真地揣摩了各个门徒的心理状态,并在现实生活中仔细地研究人们的动态与表情变化,因此才能将画中门徒们的吃惊、悲伤、气愤展现得惟妙惟肖。
在这个作品之后,许多与它同类型的最后的晚餐都黯然失色,耶稣因此也成为了正义与无辜的象征,告密者犹大也成为了典型的坏人,其他的门徒则都成为了忠诚的代名词。
02 细节的解读
这幅画除了精彩的背景故事,它其中更高明的地方那就是画中的细节,专家放大10倍以后便明白了其中的奥秘。
达·芬奇的画作不但可以和镜子一样照出事物的本质,在他对生活与大自然的生活中,他也能将那些美好的最艺术的部分展现在他的画作上。
他对于绘画创作就有着灵性特点的解读:绘画的灵魂应该通过姿态和动作表现出来。
从这幅画中的人物设定和肢体语言的描绘,达·芬奇对于这十二个人的性格特征抓得是十分的到位。
这幅画中总共有13个人,从左到右依次是:巴塞洛缪、老雅各、圣安德鲁、叛徒犹大、圣彼得、圣约翰、耶稣、小雅各、圣托马斯、圣菲利普、圣马太、圣西门、圣达太。
从左边的第一组开始,第一位门徒巴塞洛缪,在听到耶稣所讲之后直接气得怒发冲冠,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情绪十分的激动,表现出了他十分想要知道叛徒是谁,然后立刻上前去教训叛徒的气愤情绪。
左端的第三人安德烈则呈现出一副惊愕的表情,因为他是耶稣最宠爱的徒弟,对于师傅将要被抓走的消息对于他来说应该是最难以接受的。
虽然画作最终呈现出来的是一幅静态图,但是其生动的细节可以让我们想象到圣安德鲁因震惊而不断颤抖的手。
在巴塞洛缪与圣安德鲁中间的则是老雅各,从画中可以看出他此刻神情非常紧张,他的一只手扶在了圣安德鲁的肩头上,另一只手则是放在了第五人圣彼得的身上。
圣彼得的手中握着刀,其中的寓意是什么呢?学术界曾猜测在耶稣公布消息以前,圣彼得手中的刀是用来切割食物的,但消息公布以后他却反着拿刀,从这儿可以看出他是希望知道叛徒的时候能够随时刺向他。
圣彼得握刀臂压犹大的这一细节描写,也暗喻出了犹大其实也就是那个叛徒小人。
从老雅各严肃的表情表现出了,他想要了解真相的意图,反观右端最后一位的圣达太,他面容非常沉稳冷静,与左端的一组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之美。
接着从画中我们能够通过耶稣的体态分析出许多关键信息,作为这场晚宴的主角,耶稣坐在最中间的位置,他的两只手都是放在桌子上的,并且其中一只手是朝着另外一个方向倾斜着的。
第一个信息,在斯坦博格看来,耶稣两肩下垂,头向一侧略偏的姿态是达·芬奇有意用来制造将离的悲怆。
达·芬奇设计下垂收缩的肩膀便是隐晦地表现出了,耶稣在知道命运安排的情况下,不得不对天命圣父安排的顺从和接受,离别的悲怆从画中透露出来。
第二个信息,暗喻着基督教的核心教义,圣父、圣子和圣灵三位一体。画中的耶稣披散下的头发连接起了肩膀向下的手臂,平放置在桌面上的双手与肩颈正好形成了一个近乎等边的三角形。
从这两个信息当中我们能看出画者表现出了耶稣离别前的悲怆,这是人性一面的表现;
三位一体又展现出了耶稣神性的一面,这种双重性的表现则足以看出这幅画的技术之高超。
紧接着耶稣的体态分析,我们可以将视线转移到耶稣的手部绘画上来,在耶稣说被人出卖以后并没有直接指明叛徒是谁,但是画作中他的右手则告诉了我们答案——犹大。
在晚宴上耶稣说过:同我蘸手在一个盘子里的人,就是出卖我的人。画中耶稣的右手伸张形成了一个抓取的动作,手部下面对应的盘子正好也是犹大伸手要去触碰的那一个,这正好印证了耶稣的暗示。
右端的门徒组成了一组,他们在交头接耳互相探问着。最右端的第三个人是圣马太,他的脸朝着两个老人,两只手向着中央指着,呈现出了一副不敢相信自己刚刚听见的事情是真实的模样。
十一个门徒中,每个人的表情、姿态和动作都不一样,但都始终向着耶稣。
画中此时的餐厅背景是祥和宁静的,雪白的墙壁与透明的橱窗使得耶稣整个人身上出现了神圣的光辉。
让我们再看向叛徒犹大,在众多门徒身体倾向耶稣想要探知告密者是谁的时候,只有犹大的身体在向后方倾斜。
在犹大的脸上也呈现出了心虚和惶恐,他神情惊慌,就像一只野兽一样将身子一横往后仰去,似乎这样的举动能够让他置身事外一般。
犹大的右手则始终抓紧着那笔因出卖耶稣而获得的财产,为了掩饰心惊的他却不小心地打翻了食盐,从图画中我们也能看出他阴险的面目,完全丧失了作为耶稣门徒的初心与信仰。
这种多样统一的构图法,是达·芬奇在艺术上面取得的最高成就,这也造就出了美术史上最完美的典范杰作。
这些门徒带有感情色彩的动作体现了达·芬奇在《最后的晚餐》中体现的崭新的理念:他摒弃了从中世纪流传下来的构图传统,即信徒们沿着桌子呆板地坐成一条直线。
这种分组描绘人物的手法使得画面布局线条非常地流畅,仿佛就像是电影当中的一幕场景一样。
对各个门徒姿态惟妙惟肖的描绘,可以看出达·芬奇绘画技能的高超,也能让我们体会到他对于作画的信仰。
他自己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张人物画,或者他的形式的人物表现,应该做到使人一看就很容易地从他们的姿态中察觉他们的思想。
就好像一个听力障碍者看人说话,虽然他不能听见,但依然可以从两个人说话的动作的姿态中揣度他们讨论的主题。
《最后的晚餐》这幅壁画的成功之处就在于达·芬奇对于透视的熟练掌握,他打破了两个方面的传统:
一是不再将犹大放在一个单独的位置,
二是把他放在人物表现最激烈的那一组,以此反衬出他的窘迫。
关于犹大出卖耶稣的这一题材创作,其实难度是比较大的,两个世纪以来也有许多画家尝试,但几乎没有人获得了成功。
没成功的原因有二:
一是因为他们几乎都是为了创作而创作,图画的主题并不够明确,画面的整体布局不够紧凑缺乏中心;
二就是因为前文所提到过的,过于将犹大公式化模板化,使得整体画面缺少了真实的感觉。
他还放弃了传统画作中圣约翰卧倒在耶稣胸前的形象,为了画面的结构能够获得更有质量的提升,他才将众门徒分别以对称的方式画在了耶稣的两侧。
他还对餐厅内的装潢做到了很好地勾勒,展现出了耶稣和信徒的清贫生活与高尚人格,晚餐在一条长桌上进行,但餐桌上的美食却并不丰盛。
上面的食物只有意大利圆饼、葡萄汁、苦菜等寡淡的食物,但这种粗茶淡饭并没有降低晚宴的品格,它从侧面衬托出了耶稣高尚的品德,并且也为这次晚宴增添了几分色彩。
达·芬奇紧紧地抓住了晚餐中最紧张的一刻,从原本宁静的晚宴到耶稣宣布自己被出卖以后的紧张氛围,使得我们更加能够体会到十二门徒心情的骤变。
耶稣的话语就像是一块砸入平静湖面的石头,打破了晚餐的气氛,激起了门徒们的惊讶与气愤。
03 作品赏析
达·芬奇将犹大的脸部和身体放置在光线的暗处,耶稣和他的其他十一个门徒在柔和的光线下。
这生动形象地塑造出了两个鲜明对比的艺术形象——一个为了追求真理,甘于为了人类犯罪而献身的耶稣的崇高形象;另一个则是为了荣华富贵而买主的卑鄙犹大的形象。
光线的运用技巧是《最后的晚餐》中的一个绝妙之处,专家研究表示达·芬奇这种技术使得整个画面呈现出了立体的空间效果,巩固了他在艺术史上的大师地位,让这幅作品成为了文艺复兴全盛时期的三大杰作之一。
《最后的晚餐》是绘画艺术的绝唱,它的出名并不仅仅是因为达·芬奇高超的作画技术,更是因为它的内容向世界传达了正义与邪恶的势不两立。
画中称赞了耶稣的正义,批判了犹大令人可耻的背叛,里面的人物不论是外貌还是气质都被描绘得生动传神,像是被赋予了生命一般。
其实这种明显的主题表现也离不开当时达·芬奇所处的历史背景。
达·芬奇从意大利人民为争取祖国统一、民族独立的斗争中感受到了意大利人民的斗争意志和道德标准,这极大地鼓舞了当时的达·芬奇和众多人民。
耶稣这种了解到自己即将牺牲,但是却无畏面对死亡,因为爱所以甘愿替人类承担罪责,因为尊敬神自己也愿意顺从接受上帝传达的旨意,来展示人世间的正义与罪恶的对立,展现出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精神风貌。
这幅画不仅是实物型的宝藏,更是精神上的宝藏。到现如今,《最后的晚餐》在圣母感恩堂餐厅的后墙上已经存在了500多个年头。
尽管遭遇了战争和自然的风化,但在一代又一代人的继承修复下,也并没有让这幅让人惊叹的画作消失于世。
如今,世界各国的艺术爱好者们来到米兰时,都能够在圣母感恩堂的墙壁上看到达·芬奇创作的真迹,尽管在上面有着许多后世修复的痕迹,但这并不影响《最后的晚餐》到现代仍能成为一个不朽。
《最后的晚餐》不仅标志着达·芬奇在艺术上达到了一个顶峰,也标志着文艺复兴艺术创造的伟大和成熟,画面所营造出的平衡与和谐是值得后世的画家学习借鉴的。
《最后的晚餐》得到出名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和谐的构图,而是让历史源流回归到了文化的本义,赋予了作品响名于世的活力和警醒世人的历史意义。
我们不能放弃对于美的追求,多去欣赏一些美丽的具有历史意义的画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