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态不好怎么调整,三个要点做最好的自己
976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6-07 07:20:13一个人动用的资源越多,他取得成就的机会就越大。比如你有更多的本金可以投资,有更多的专业可以解决工作问题,有更多的人脉可以介绍工作给自己,或者有更强的意志力坚持下去。这些资源看起来都是抽象的能力,但你把它们整合后,就会观察到,跟你能否实现人生目标有很大的关系。换句话说,资源代表你拥有的能力而你的能力代表你可以取得的成就。
我们常听到的舒适圈,也就是你的能力圈。当你的能力越大,影响范围越广,你也就可以取得更高的成就。因此,想要强化自己的能力,你要突破自己的舒适圈!然而。舒适圈是一个违反人性的行为,好比上台做简报,如果你是个不习惯受到关注的人,当你必须公开演说,你应该会觉得相当煎熬。你的大脑前额叶皮只会先观察到,然后传达到杏仁核,接着开始释放一切让你恐惧、紧张、想要逃跑的反应。

当然要进行任何不熟悉的行为,最先反对的都是你自己的大脑,因为追求安逸是人的本性。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头大象,它很讨厌我们去做它不熟悉的事情,它喜欢呆在舒适圈。往好的方向想,舒适圈可以保护人避免你陷入危机,但坏处是你也会因此埋没自己的能力。踏出舒适圈可以理解为挑战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成为更好的自己。许多成功人士的事迹告诉我们,纵使每个人的成就会不同,但都是要走过突破舒适圈的过程,而且采用的方法适用我们每一个人。忍过短暂的不适,迎来更长远的舒适。
我归纳出三个原因,以及我们该怎么克服它们。
一、在意别人的眼光。
人类是群体,社会会经由别人的评价来定义自己的社会地位。天性就是会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会抗拒跟别人示弱,会错过别人眼中对自己的评价,因此我们不敢贸然尝试新的行为。不过,虽然每个人都会在意别人的眼光,然而这也是每个人最需要克服的。你所烦恼的事大部分都不会发生,同样你以为别人很在意你,其实别人没那么在意你。
根据研究,别人关注自己的程度比我们自己想象出来的程度少了至少五成。像是心理学中有个著名的伤痕实验,就是在做这个实验人员在受试者的脸上画了伤疤的妆,受试者就会认为在跟其他人交谈时,别人都是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脸上的伤疤,但实际上对方根本没有留意那些疤痕。你回想一下,其实也就知道,当周围的朋友有人际关系的烦恼,或老是担心别人都在注意他身上的缺点,我们也会觉得对方可能是过于担心每个人每天要忙的事情那么多,其实没有太多时间关注别人在做什么。

但我们确实是会高估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啊,这可是犯了心理学家所说的聚光灯效应。我们会认为别人的心思就像聚光灯打在舞台上,而舞台上就只有自己一个人。没错,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的唯一,但不要忘了这世界上也有很多人,大家都有自己要忙的事。要是知道别人根本很少想到你,你可能就不会那么担心别人是怎么想的。
二、阻止你踏入不适圈的原因,害怕别人的批评。
相较于在意别人的看法,我们可能更害怕别人的批评。批评会导致人自我怀疑,不敢尝试新的事物。不可否认有些批评是可以让人进步,这些批评是有建设性的,可以引导你反思如何成长。这类的批评有资格说是反馈,但某些负面的批评只是在伤害人,恶劣的还会针对人身攻击。所以关键在于你要区分哪些是带着好意而且正确的,至于那些伪装成回馈但实际上是想要借机数落人意图伤害人的批评言论就要特别小心,而这些批评通常有几个特征。
首先,对人不对事。好比会说类似这样的话,长成这样还敢出来说话不清不楚也好意思,不要出来吓人好吗?再来,他们不用也不想为你的后果负责。比如会说这些话,我觉得你这个简报做得很差,不好看!问题是简报不是要做给他们看或是像你应该直接跟老板呛回去,但问题是被客户或老板骂的人是你不是他。而且你观察那些负面的批评,通常很明显就是没有建设性,只是带着嘲讽或者看好戏的心态,所以不是每个人给你的意见都应该听。有个要点应该把握,寻求对的人给你回馈。
像在深度洞察力这本书中,作者欧里希研究过许多成功的领导者,发现他们会寻求回馈对象都不多,大部分是真正关心他们的人,可能是身旁重要的家人和长辈。不要害怕负面的,你应该忽视他们。同时寻求正确的回归,去寻找真正支持你就可以客观理解的人,他们认识真正的你,知道你私底下跟工作上的样子,或者说能够设身处地理解你面临的困境,愿意站在你的角度看待你会有的后果,这样的人当然不多啊,所以他们才显得特别重要。

三、害怕失败。
我们不应该害怕失败,重要的是如何扭转看待失败的感觉。我们会害怕失败,有可能是从小被教育的关系,我们习惯被用红笔纠正错误,被教导没事不要乱说话,应该要做个守规矩的人。这些并没有错,但如果你的父母或是遇到的长辈没有在成长过程中跟你解释背后的原因,而只是不断强调,就是应该这样,小孩子不懂,长大后你就知道了。难怪我们会对失败抱着恐惧的心理。
曾有人调查过贫富对家庭教育,影响之一在于相对贫穷的家庭会跟小孩强调生存的价值观,要求避免他们犯错,甚至是惩罚小孩的犯错。越是富有的家庭,就越鼓励小孩往自我实现的道路去走,允许小孩尝试更多的事情。这里面反映出来的除非是现实面的问题,也是一个人后天对失败的看法。如果你给自己的弹性越少,也就越无法接受自己的失败。有一句话是我会对自己说的,你不妨也记下来。失败就是一种学习,不肯学习才是真正的失败。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内容,总结一下。
一、舒适圈就是你的能力圈,而你的能力可以影响你的成就。
二、不要在意别人的眼光,而且其实别人也没多少时间管你在做什么。
三、寻求正面的回馈比理会那些负面又伤人的批评。
四、扭转心智中看待失败的方法,练习把失败当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