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 百科 科技 职场 学习 宠物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 >

读《鹤唳华亭》,品太子定权的“宋襄公之仁”,问一句,值得吗?

1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7-16 22:10:15    

小说《鹤唳华亭》,是网络作家雪满梁园发布的一部古代言情小说。

虽说是言情小说,但书中的主线并非是男女主人公轰轰烈烈的爱情,而是太子夺位之争,帝王夺权之争。

简单来说,书中有两条主线:

1)太子定权和齐王定棠、赵王定楷,争夺太子之位,斗得你死我活;

2)太子定权被皇帝猜忌,皇帝为集中权利,和太子明争暗斗。

最后的结局是,所有的主角,配角都团灭,太子定权的死因,完全是因为“宋襄公之仁”造成的。

太子认为这是他心中的“道”,他必须坚守。

追随者认为,妇人之仁要不得,一旦皇位在手,想要怎样都可以。

那,定权心中的“宋襄公之仁”,究竟值得吗?

01

什么是“宋襄公之仁”?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宋军和楚军交战,宋军已经列队整齐,楚军还没有完全渡过河。司马说:“敌人多,我军人少,趁敌人还没有完全过河,我们赶紧攻打他们吧”。

宋襄公说,不可以。

待楚军过了河,还没列队整齐,司马又请求攻打楚军。

宋襄公说,不可以。

等楚军过了河,列队整齐,开打后,宋军被打败了。宋襄公重伤,第二年就死了。

后世把这种对敌人仁慈,对敌人讲仁义的可笑行为,称之为“宋襄公之仁”。

02

《鹤唳华亭》中,太子定权真的是“宋襄公之仁”吗?不,是他心中的“家国之道”。

小说中,太子有两次机会,可以锁定胜局:

第一次,太子亲舅舅顾思林的长洲之战。只要拖延战事,太子在京城可以全力打压最大竞争对手,但他私信一封,要求舅舅尽快结束战事;最后因为私自结交军政大臣,反受打压。

第二次,太子巡游长洲,表兄顾逢恩以清君侧的名义,发动政变,只要太子顺势,就可以上位。但太子坚决反对,拱手让出军权,自己也自戕。

两次机会,表面上,太子定权都是“宋襄公之仁”,自己主动放弃优势,给敌人可乘之机。

但实际上,这恰恰是太子定权心中“先国后家”的表现。

太子定权认为,国家的安定,人民的安危,比起他自己本人是否得势,是否上位,更为重要。

如果是因为夺权夺势,而肆意拖延战事,发动兵变,置黎民百姓于水火之中,那即使上位,他也于心不安。

所以,第一次,即使拖延战事对他有利,他还是冒着风险,要求舅舅尽快结束战争,修养军队,给人民喘息之机。第二次,他明知道放弃政变,就是死路一条,还是拿出“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势,独自回京坦然赴死。

03

君子之道,在于从一而终,而非审时度势,肆意变动

三国时,新野之战,刘备仓皇出逃,十万百姓跟随其后。曹操追击,形势紧迫,有将士请求刘备放弃百姓。

刘备以“仁义”立足,不管是他为了笼络人心也好,不管是为了心中道义也好,刘备坚持和百姓一起逃亡,不放弃。

正是因为刘备从一而终的“仁义”,坚决坚定的落实,才有了蜀汉的根基。

患难之时见人心。形势紧急之下,今日可以舍弃百姓,明日就可以舍弃将军,人人不安,又何成大业?

《鹤唳华亭》中,太子定权从小接受的是帝王教育,国家、人民是立足之本。为一己之事,一己私欲,舍天下而得权势,有违君子之道。

赵王定楷说,太子的老师,卢世瑜是个读书人,所以教给太子的是“道”,而他,则用的是“术”。很多事,太子不可做,但他可以,太子必定不是他的对手。

诚然,术,诡道也。用术,则可走捷径,但易失人心。道,皑皑白雪,光明磊落,才是治国之本。

结语:太子定权,并非不懂诡道,但他不屑、不愿为之。虽然他自嘲“宋襄公之仁”,但其实,令他坦然赴死的,是国家安定,人民安稳,是他心中之道。

对他来说,即使被骂“宋襄公之仁”,他也觉得值得。

房地产虚假宣传如何赔偿购房者(房地产虚假宣传补偿解决方案有什么?)

颜杲卿和颜真卿是什么关系(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为什么这么特殊?)

划线盘是什么(什么时候需要更换刹车盘)

魅族云服务有哪些功能(魅族Flyme核心功能点)

衡阳师范南岳学院怎么样(衡阳师范学院南岳学院和公办本科的差距)

王龁是什么官(一名不见经传的人竟然能抗衡廉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