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括的名人故事简介
166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7-29 14:00:12
中国古代素来被人诟病重人文而轻科学,但北宋时期却有位官员,被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誉为“中国科学史上最奇特的人物”,并将其《梦溪笔谈》标举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地标”,对他可谓推崇备至。这人便是沈括。
沈括出身官宦之家,嘉佑八年进士及第,历任太子中允、检正中书刑房、提举司天监、史馆检讨、三司使等职,因参与王安石发起的熙宁变法,受到牵连而贬谪。后复职龙图阁待制、知审官院,改知延州,兼任鄜延路经略安抚使,因永乐之败再次遭到贬谪,后改任朝散郎、守光禄少卿、分司南京。晚年移居润州,隐居梦溪园,终老于斯。
沈括一生所任官职无数,所管辖领域多,跨度大,令人惊讶的是,每个职位,沈括都能干出名堂,成为专家。《宋史》评价他“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还“博物洽闻,贯乎幽深,措诸政事,又极开敏”。不仅在理论上取得重大建树,还能联系实际卓然有成。
早期他治水,在治服洪水的同时,变成了个水利专家。代表北宋跟契丹谈判,他应用深厚的山川地理知识,准确地划定了国界,为大宋挽回了巨大的土地损失。提举司天监,他研究天文,编定历法,制成《奉元历》,描绘了北极星的运行轨迹,计算出不同季节太阳日之长短,成了不折不扣的天文学家。掌管郊祀事务时,他按照自己制定的新礼仪办事,省钱省力还符合古制。
分明是个礼仪专家。出任河北西路察访史时,他又转而研究军事和兵器。发明了“边州阵法”,并建议大量制造“神臂弓”,大大提高了部队战斗力。不光是纸上谈兵,他还亲自带兵作战,屡立战功,一介书生化身驰骋疆场的将军。

凡此种种,沈括可谓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擅一行,是个名副其实的跨领域、复合型人才,是集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实践家于一身的史上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