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怪志:佛教护法-天龙八部众
167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11-14 15:32:30提到天龙八部,大家头脑中闪现的第一个概念就是金庸的小说《天龙八部》,其实天龙八部本是佛教护法神灵,被金庸包装改造后成为小说。佛教护法神天龙八部包括天、龙、阿修罗、夜叉、迦楼罗,紧那罗、乾闼婆与摩睺罗迦八大部众,其中以天部和龙部最为强大,所以起名天龙八部。
天部
“天”,梵文为Deva,音译为“提婆”,意译为“天界”。在佛教中指天道众生,泛指一切天道的诸神及其眷属,包括著名护法二十四诸天中的大梵天、帝释天、四大天王、吉祥天、阎王天等。生前修各种善业的众生,会因业报的缘故投生到天界,享受各种人间所没有的快乐。不过,天人的地位也并非至高无上,只是比凡人能享受到更大,更多,更长久的福报而已。佛教认为诸事无常,天人福报享尽、寿命终了时,也是要面对死亡的。

龙部
“龙”,梵文为Naga,音译为那伽,意译为龙众。佛教中的龙源印度的古蛇崇拜,原是居住在地下的蛇精,后来被佛教吸收成为护法神,主要指主宰水族的龙和龙王。愚痴嗔恚特别重的众生,因为业报的缘故,会投生为龙族。龙族的首领称为龙王,他们具有强大的威力。一般来说,龙众都是自幼向佛,是佛法虔诚的信徒和坚定的守护者。但也有不行善的龙王,他们的嗔心极大,经常在世间现大恶身,兴起暴雨,损害世间的五谷与人畜。

阿修罗
“阿修罗”,梵文Asura,又作阿素罗,阿素洛等,意译为非天。阿修罗原来是印度最古老的恶神之一,后来成为佛教护法。佛经中讲,该神具有嗔心,慢心,疑心等三种属性,特别强烈的众生,会投生为阿修罗。阿修罗性子暴躁、执拗而善妒,相传阿修罗有美女而无美食,帝释天有美食而无美女,所以两者相互嫉妒,经常发生战斗,因为帝释天常有菩萨帮助,所以阿修罗永远战胜不了帝释天。

夜叉
“夜叉”,梵语为Yaksa,又译作药叉,意译为捷疾,是佛教中的一种鬼神,男的叫“罗刹娑”,女的叫“罗刹私”,或飞空,或地行,喜欢食人血肉。夜叉通常做恶鬼出现,会给众生带来灾难。但在佛经中,有很多夜叉是守护佛法的,例如药师佛“夜叉八大将”,他们的任务是保护佛法,维护众生界。

迦楼罗
“迦楼罗”,梵文为Garuda,通常被称为大鹏金翅鸟。按佛经的说法,迦楼罗原本是印度神话一种性格猛烈的大鸟,它身形巨大,两个翅膀之间相隔三百余万里。佛经中讲金翅大鹏鸟头上有一个大瘤,是如意珠,它的鸣声悲苦,以龙为食。迦楼罗每天要吃一个龙王及五百条小龙。因为它一生以龙为食物,体内积蓄毒气极多,临时时会毒发自焚。肉身烧去只剩一心,作纯青琉璃色。

紧那罗
“紧那罗”,梵文为Kimnara,巴利名叫Kinnara,音译做紧捺洛、真陀罗。紧那罗长得私人非人,令人疑惑不定,被称作“疑神”或“人非人”;因为男性紧那罗善于唱歌,而女性紧那罗擅长跳舞。紧那罗又称作“歌神”或“天伎神”,佛经中讲,诸天在举行法会的时候,经常有紧那罗担任音乐演奏。

乾闼婆
“乾闼婆”,梵文为Gandharva,巴利文为Gandhabba,藏文为Dri-za,音译又作健达缚、犍闼婆等,意译作食香、寻香行、香神、寻香主等,是一种不吃酒肉、只寻香气作为滋养的神,身上发出浓烈的香气。乾闼婆原本是印度神话中半神半人的天上乐师,是帝释天属下主管音乐的天神,他能够弹奏各种弹奏弃疗的雅乐,后来成为了佛教的护法神之一。

摩睺罗迦
“摩睺罗迦”,梵文为Mahoraga,音译又作摩呼罗伽、莫呼洛,意译为大腹行、大智行、大蟒蛇、大蟒神,其形状是人形蛇首,是无足、腹行的蟒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