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出家的寺庙是五台山吗?
56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12-28 17:00:11顺治皇帝是清兵入关后的第一个皇帝。有关顺治皇帝的轶事传闻很多,关于他到五台山出家当和尚的传说更流传甚广。自清初文士吴梅村在其《清凉山礼佛诗》中影射顺治皇帝出家五台山之后,几百年来,以讹传讹,愈传愈神。

民国时,定襄李相之在《五台山游记》-书中说:“(镇海寺)院中有一座大塔,是青白石筑成的。传言顺治皇帝的尸体就埋在此塔里边。”李相之把镇海寺的章嘉二世灵骨塔,说成是顺治皇帝墓塔,是错误的。
魏国祚先生在他所著的《五台山》一书有下面这番记述:“相传,顺治十八年正月,顺治皇帝年方二十四岁,团宠妃董鄂妃之死郁郁不乐,厌宫廷生活,弃位出家来五台,康熙奉太皇太后之命来五台山找他父亲顺治……康熙来到镇海寺,见殿前有一中年和尚打扫庭院,熙问他叫什 么法名,他说:’我叫八X ....当他(康熙)清近南山寺,突然意识到“八x"是个"父”字,怀疑那位和尚就是他的父亲。于是他又返回来找那位和尚,可是那位和尚已不知去向。问此寺僧人,情人回答更妙:”我们这里没有你要找的那位和尚。’康熙吃了闭门奖,,怀着失望心情走出寺院,当他回头看寺院时,发现墙上新写的一首诗,这首诗是这样写的:离俗当憎花山寺,不慎破碗被赶出,古有于债父来偿,今看父债子来还。..因为这首诗有这样一一个含义:顺治一开始出家在花山寺,由于不加小心把老和尚的碗打碎了,想叫他儿子来赔偿。按照诗的主题,康熙在江西景 德镇特意烧制一窑瓷碗 ,分送五台山所有的寺院”
其实,上述有关顺治皇帝五台山出家的传说,都是不可信的。

顺治皇帝登基时,年仅六岁,由其叔父多尔衮与济尔哈朗摄政。顺治七年(1650年),摄政王多尔衮死,顺治皇帝开始亲政,时年十二岁。第二年,聘博尔济吉特氏为皇后,婚后两年,顺治以皇后“嗜奢侈”,废为“静妃”。顺治十-年(1654年),顺治皇帝十六岁,又立科尔沁贝勒绰尔济之女为皇后。另外,顺治皇帝的妃嫔尚有董鄂氏皇贵妃、贞妃,淑惠妃,恭靖妃,端顺妃,宁悫妃,恪妃,佟佳氏,穆克图氏、巴氏、陈氏、唐氏、钮氏、杨氏,乌苏氏、纳喇氏等。在这众多的后妃之中,最受顺治皇帝宠爱而“宠冠后宫”的则是皇贵妃董鄂氏。
董鄂氏皇贵妃原是顺治皇帝之弟襄亲王博穆博果尔的王妃。顺治十三年(1656年),顺治皇帝十八岁。其时,董鄂氏十七岁,因丈夫去世媚居在家。同年八月,因为满族尚存兄纳弟妻的习俗,她被顺治皇帝选人皇宫立为贤妃,十二月,又晋封为仅次于皇后的皇贵妃。
董鄂妃姿容艳丽, 十分聪敏。顺治皇帝笃信佛教,尤其崇奉禅学,于是亦教董鄂妃拜佛参禅。董鄂妃聪慧好学,不久,便对佛学有了相当的造诣。于是,益受顺治喜爱。她对顺治皇帝的母亲皇太后很孝顺,深得太后欢心。她朝夕陪伴顺治,精心照料食起居,问寒问爱无微不至鉴于顾治皇帝曾以“嘈奢侈”"罪将静妃贬人冷官,她便不用金玉之物来悦顺治,因而深受顺治皇帝的敬佩和宠爱。
顺治十七年(160年),董鄂妃生了一个男孩,顺治皇帝非常高乡准备立为皇太子继承皇位。不料,这个男孩只活了三个月便夭亡了。
为此,董鄂妃伤悼成疾,于同年八月十八日,在承乾宫病逝.时年二十二岁。对于董鄂妃的病逝顺治悲痛欲绝,立即追封董鄂妃为孝献皇后,并命于景山(今北京景山公园)寿椿殿隆重祭奠。停灵二十一天期间,顺治皇帝俞八旗二、三晶官员轮流守灵,集僧人一百零八名,启建忏坛金刚坛、梵纲坛,华严坛、水陆坛等法会,为董鄂妃超度亡魂。顺治皇帝更多:次亲到灵前哭祭,并亲撰《董鄂后行状》的悼文。数千言长的悼词写得情词恳切,催人泪下。九月九日,根据董鄂妃的遗言,顺治按照佛教的葬仪,请当时的名僧茚溪秉炬将董妃火化。
董鄂妃死后,顺治皇帝极其伤悼,因此便产生了出家为僧的念头。于是办完董鄂妃的丧事以后,顺治皇帝就请火化董鄂妃的茚溪和尚给自己剃了发。顺治皇帝落发的消息传开以后,茚溪和尚的师父玉林和尚大 惊。一面于十月十五日赴皇城西苑万善殿劝阻顺治出家为僧,一面聚 集徒众,声言要烧死茚溪。在这种情况下,顺治皇帝才取消了出家的念头。 但是,顺治皇帝终因忧伤过度,于第二年一顺治十八年(1661 年)正月,病死在皇宫,享年二十四岁。距董鄂妃死尚不足半年。临死前,遗诏死后也同董鄂妃一样,请茚溪和尚秉炬火化。于是,在顺治死后百日时,顺治的尸体亦由茚溪和尚在景山寿皇殿前火化了。顺治皇帝与董鄂妃的骨灰,于康熙二年并葬于河北省遵化县清东陵之孝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