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 百科 科技 职场 学习 宠物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 >

法院立案条件包括哪些?

5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12-30 11:19:13    

立案是指公安、司法机关及其它行政执法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自首以及自诉人起诉等材料,按照各自的管辖范围进行审查后,认为有犯罪事实发生并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时,决定将其作为刑事案件进行侦查或者审判的一种诉讼活动。

1、刑事立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立案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有犯罪事实

有犯罪事实,是指客观上存在着某种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这是立案的首要条件。如果没有犯罪事实存在,也就谈不到立案的问题了。

有犯罪事实,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1.要立案追究的,必须是依照刑法的规定构成犯罪的行为

根据刑法的规定,犯罪行为是指触犯刑律的、应受刑罚处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立案应当而且只能对犯罪行为进行。如果不是犯罪的行为,就不能立案。没有犯罪事实,或者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5条第1项的规定,有危害社会的违法行为,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就不应立案。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立案是追究犯罪的开始,此时所说的有犯罪事实,仅是指发现有某种危害社会而又触犯刑律的犯罪行为发生。至于整个犯罪的过程、犯罪的具体情节、犯罪人是谁等,并不要求在立案时就全部弄清楚。这些问题应当通过立案后的侦查或审理活动来解决。

2.要有一定的事实材料证明犯罪事实确已发生。

所谓确已发生就是指犯罪事实确已存在,包括犯罪行为已经实施、正在实施和预备犯罪。

犯罪事实确已发生,必须有一定的事实材料予以证明,而不能是道听途说、凭空捏造或者捕风捉影。当然,立案仅仅是刑事诉讼的初始阶段,在这一阶段,尚不能要求证据达到能够证实犯罪嫌疑人为何人以及犯罪的目的、动机、手段、方法等一切案情的情节。但是,在这一阶段必须有一定的证据证明犯罪事实确已发生。

(二)需要追究刑事责任

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是指依法应当追究犯罪行为人的刑事责任。这是立案必须具备的另一个条件。

只有存在依法需要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的犯罪事实,才具有立案的价值。只有当有犯罪事实发生,并且依法需要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时,才有必要而且应当立案。

【关于立案缴费】

刑事案件或公诉案件是不需要缴费的。因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行为给被害人造成的损害而提起的刑事自诉、刑事附带民事诉讼都不需要交纳费用。

2.民事立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接到起诉状或者口头起诉,经审查,认为应予受理的,应在7日内立案;认为不应受理的,应在7日内通知原告,并说明理由。

司法机关对于控告、检举或者自首的材料,应按管辖范围进行审查。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移送主管机关处理,并通知控告人、检举人;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而又必须采取紧急措施的,应先采取紧急措施,然后移送主管机关。如符合立案条件的,应当立案。

立案后,一般案件由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开始侦查;自诉案件由人民法院直接审理;如没有犯罪事实,或者依法不应追究刑事责任的,则不予立案。

【立案后缴费】

民事案件立案受理后,法院会开具缴费发票给当事人,并告知其应在7日内到指定银行进行缴费,若超过7日未缴纳相应诉讼费则视为撤诉。

注意的是不同标的的缴费标准不同。

【取保候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公安机关责令某些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保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逃避或妨碍侦查、起诉和审判,并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措施。不同阶段的取保候审都需要缴纳费用。


地砖为什么会有黑点(瓷砖胚体怎么区分好坏)

为什么房子维修基金(小区哪些情况用维修基金)

为什么阳台做防水(阳台一定要做好防水,才能保证室内楼下不漏水)

墙面为什么有霉(墙壁除霉 墙壁发霉怎么办)

房子为什么会有甲醛(室内甲醛是从哪释放出来的?)

铁板喷漆为什么会掉(彩钢瓦喷完漆为什么会爆漆起皮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