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生平事迹简介:孔子少年大志露锋芒
56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1-06 13:20:09孔子自幼聪慧,立志学习周礼与周乐。鲁襄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44年),孔子八岁。当年吴国公子季札耒聘,请观于周乐。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等,他对鲁国保存的西周礼乐文化多次高度赞美!这一重大社会活动,对孔子学习西周礼乐文化有较大影响。
鲁昭公五年(公元前537年,孔子十五岁。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为政》)孔子就是从这一年开始立下大志,决心复兴西周礼乐文化,更加刻苦地投入到学习中华古典文化之中,为后人提供了示范性人生励志座标。
鲁昭公七年(公元前535年),孔子十七岁,由于刻苦努力,勤学好问,谦恭知礼,处事深沉,在鲁国曲阜贵族中留下了良好印象。这一年鲁国大夫季氏宴请士一级贵族,孔子前去赴宴,被季氏家臣阳虎拒之门外。孔子并不生气,激励他以更大的志向投入学习和修养之中,并逐渐显露锋芒。同年九月,鲁国大夫孟僖子发现孔子学业优秀、多才多艺。他在一次讲学中说:"吾闻将有达者曰孔丘,圣人之后也"。并引用鲁国大夫臧孙纥的话说:"圣人有明德者,若不当世,其后必有达人。"孟僖子接着说:"今其将在孔丘乎?”后来孟僖子让其两个儿子孟懿子和南宫敬叔拜孔子为师。所以,孔子童年习练礼乐与少年立大志,刻苦攻读,学有所成,最后成为中华至圣先师。有现代诗句为证:
孔子品学重习练,
少年大志千古传,
复兴周礼有使命,
锋芒必露见达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