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 百科 科技 职场 学习 宠物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 >

公子扶苏简介: 一位被埋没在历史长河中的明珠

57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1-07 11:19:13    

杂咏一百首·扶苏

宋朝 · 刘克庄

诏 自 沙 丘 至 ,

如何 便 释 兵 。

君王 令 赐 死 ,

公子 不 求 生 。

相信知道一定历史的人,或者看过几本小说的人对公子扶苏都不会陌生。人如其名,两千年前公子扶苏,想必也定是俊雅挺拔,温润如玉的,乃一位谦谦君子,我想他在当时一定会是秦国万千少女的梦中情人,这样温文尔雅,淡然高华,谦逊有礼的人,将世间一切的美好都拿来形容他,想必也不为过吧。

扶苏,嬴姓,名扶苏,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虽为嬴姓,却不叫嬴扶苏,一称公子扶苏,或扶苏公子。

据记载,当年秦始皇与妃嫔们共孕育了33个孩子,其中儿子23人,而扶苏正是嬴政的第一个公子。至于他的生母,相传是一位来自郑国的夫人,容颜姣好,还常常喜欢哼当地的民歌《山有扶苏》。于是,在她怀胎十月生下麟儿后,嬴政便为他们的孩子取名为扶苏。

听起来,这是一段浪漫缱绻的“虐狗”桥段。然而,这个名字并不只是为了“撒狗粮”,更寄予了嬴政对儿子深深的喜爱和期待。因为“扶苏”二字,源于《诗经》中的一句“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乃香草佳木之意,是对树木枝叶繁茂的形容。扶苏这个名字除了蕴含着希望他可以成为一个谦逊俊雅的人,同时还寄予了始皇帝对他的期冀,希望他以后可以有一番大的作为,能够承担起国家的重任,秦始皇以此为其子命名,显而易见是对扶苏寄托着无限的期许。

反观胡亥的取名,就敷衍得有点过分!因为胡亥的母亲是胡人,他又生于亥时,拼在一起就是胡亥……

嬴政这份偏爱,简直太明显!不过扶苏也用事实证明了:他值得这份荣宠!

1、年少时机智聪颖

司马迁都在《史记》中夸他:“扶苏为人仁,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

年少时的扶苏机智聪颖,生来悲天悯人的慈悲心肠,因此在政见上,经常与暴虐的秦始皇背道而驰,始皇偏执的认为这是扶苏性格软弱所致,于是下旨让扶苏协助大将军蒙恬修筑万里长城,抵御北方的匈奴,希望借此培养出一个刚毅果敢的扶苏。

几年的塞外征战果然使扶苏成长得与众不同,他身先士卒、勇猛善战立下了赫赫战功,敏锐的洞察力与出色的指挥才能让众多的边防将领自叹弗如,他爱民如子、谦逊待人更深得广大百姓的爱戴与推崇。

就在扶苏热切期待回到朝廷一展宏图之时,宦官赵高与丞相李斯为求日后之荣华富贵,立次子胡亥为秦朝之二世,并假传始皇旨意,“始皇”一旨诏书传至上郡, 责备他办事不利, 赐其与将军蒙恬自尽,扶苏悲愤交加,便自刎。

2、敢于直谏、反对暴政

在当时秦国刚平定天下不久,为了统一天下便于管理,始皇帝准备听从丞相李斯的建议焚烧天下书籍,不允许私下议论朝政。没多久由于为始皇帝炼丹的术士在背后乱嚼舌根并批评嬴政,被人告密。秦始皇暴怒之下决定坑杀这些术士,但在执行的过程中,不知怎么变成了坑杀读书人,于是便发生了历史上有名的“焚书坑儒”事件。作为仁厚的皇长子扶苏自然不忍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于是规劝始皇帝,这样做容易引起天下士子的愤怒

扶苏是秦朝统治者中具有政治远见的人物,他认为天下未定,百姓未安,反对实行“焚书坑儒”、“重法绳之臣”等政策,多次上书劝谏秦始皇说:“天下刚刚安定,边远地区百姓尚未归附,儒生们全诵读并效法孔子的言论,而今陛下却用严厉的刑法处置他们,我担心天下会因此不安定,希望陛下明察。”

由于扶苏的屡次劝谏,因而触怒秦始皇,于是派扶苏前往上郡监督大将军蒙恬的军队,协助蒙恬修筑万里长城,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匈奴。但是也有说法是秦始皇担心儿子的善良无法抵御朝堂上的尔虞我诈,所以才将扶苏安排到最信任的大将蒙恬身边,希望经锤炼之后,他能真正成为一只翱翔九空的雄鹰。

扶苏被外放到偏远的北疆之后,他的“帝王之才”开始大放异彩。

在驻守上郡期间,他收服了蒙恬的忠心,得到了秦朝最强军事力量的支持。与此同时,他还和蒙恬一起,对外北击匈奴,修筑长城,立下赫赫战功;对内轻徭薄赋,劝课农桑,让上郡变成“理想国”,气象焕然一新。

不难想象,当地的百姓对扶苏的支持声有多么热烈。

后来,秦朝的结局大家都有所耳闻。

扶苏本该成为大秦王朝最为尊贵的人,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去实现自己的宏图壮志,以仁义来治国安邦,建立一个太平盛世,可他的宏伟蓝图最终却在一道无情的圣旨和一把冰冷的剑下破灭,他的死犹如巨星陨落,也直接影响了大秦王朝的命数。

实木为什么这么重(实木地板有重量差异?)

红花为什么会生虫子(大红花的养护管理)

金桔为什么开花后果子发黄(盆栽金桔要怎么进行养护?)

为什么开光就辟邪(貔貅开光好不好)

为什么碗突然裂开(为什么碗有了裂纹要尽快换掉)

玉树为什么老是蔫(夏天玉树的叶片总发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