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后主李煜死因大揭秘
47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1-07 19:45:15李煜(937~978),五代时南唐国主、词人。字重光。徐州(今江苏省徐州市)人。是南唐量后一个皇帝,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
李煜即位后,面对强盛的北宋,他一方面委曲求全,每年贡奉宋太祖大批金银财物,以图幸存;另一方面则是纵情声色,侈陈游宴,沉缅于奢靡绮丽的生活之中。

开宝七年(947),宋师南征,翌年破金陵,煜肉袒出降,从此被囚禁起来,受尽各种凌辱,过着“日夕以泪洗面”的日子。据《默记》载,李煜入宋后,宋太宗曾派徐铉拜见李煜,李煜对亡国颇有恨意,以至“相持大哭、坐默不言”,太宗闻言不悦。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夕节,后主42岁生日,便在住所聚会后妃,作《虞美人》追思往事、怀念故国,并命南唐故妓咏唱,宋太宗听到后非常愤怒,诸罪并罚,遂赐牵机药鸩杀李煜。牵机药,据说为中药马钱子,性寒、味苦,对中枢神经系统亲和力强,李煜因酒后服药,酒助药性,引起全身性抽搐,最后头部与足部相接而死,状似牵机。

李煜多才多艺,善书画,知音律,工诗文,尤长于词。创作以南唐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的作品主要是反映宫廷生活,代表作如〔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等,以欣然的笔调,描画了宫廷生活的艳丽、慵倦和淫靡。实与花间词派没有什么大的区别。

亡国当了俘虏以后,亲身经历了囚徒生活,词风大变。他后期作品,一洗香泽绮罗之态,而充满了亡国后的悲伤和对故国的怀念。代表作如《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浪淘沙》(帘外雨潺潺)等,表现不幸者的悲伤分外真切、沉重,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李煜词语言优美明净,工于白描手法,尤其善于用贴切的比喻,将抽象的思想感情形象化,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等,都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李煜的词,主要是后期的词突破了花间词派狭窄、虚浮的天地,扩展和提高了词表现生活、抒发感情的能力,故王国维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人间词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