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法三章约的是哪三章?
58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1-09 07:17:09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见《礼记·中庸》)。在企业的人都知道,是指做事要有计划,凡事大小,至善致美,没计划很难成功。其实,这里最早所指的是一个法制的问题,如“约法三章”。
那么“约法三章”是哪三章,又有何由来呢?
先从中国古代夏、商、周三个时代君王们施政的中心思想说起。夏初的主张在一个“忠”字,就是诚信敦厚,其弊端是常常会使小人粗鄙,缺乏礼节。到殷商时期,特别讲究一个“敬”字,就是敬天、敬神、敬祖先的意思,其弊端是常常使人迷信鬼神。再到周朝,却特别强调一个“文”字,从周文王开始兴起的礼乐制度,就产生了繁琐形式的弊端。但再到周秦之际的春秋战国,从秦襄公到秦始皇、秦二世的六百一十年里,各路诸侯混战,酷刑苛法百出,礼乐制度破坏无遗,战乱中,人民生活苦难不堪。
正所谓多难兴邦。公元前206年,刘邦率领大军先于项羽攻入关中,秦王子婴投降。刘邦下令封闭王宫,并留士兵保护王宫和藏有大量财宝的库房,还大军霸上。为取得民心,刘邦把关中父老、豪杰召集宣布:“现在我和大家约定,不论是谁,都要遵守三条法律。这三条是:杀人者要处死,伤人者要抵罪,盗窃者也要判罪!”大家都表示拥护约法三章。
由此,楚汉相争,至霸王兵败,到汉代兴起。汉高祖刘邦,总结前朝政弊,推行与人民的约法三章,开始建章立制,兵员归家休养,百姓安居乐业,实现了大汉的天下正统。
高祖因天下苦秦久矣,而废秦苛政,与秦中父老约法三章定关中。所谓破而后立,变法而人心归汉,故曰良法乃善治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