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 百科 科技 职场 学习 宠物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 >

北方豆腐用什么点的详细教程来了,从黄豆到豆腐的全过程

47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1-10 17:22:32    

大豆的称取和浸制作豆腐的主要原料-大豆,下图是用凉水浸泡的大豆,总重量在20斤左右

水浸泡没过豆15公分左右即可

不同地区的大豆种类会有区别,因此需要浸泡的时间也不尽相同,所以浸泡后可以观察大豆的状态决定浸泡时间,一般最少也在8个小时以上。

大豆浸泡的合格状态

当大豆的状态成了下图所示吸水饱满的状态时,就可以停止浸泡并进一步用机器加工。

浸泡良好的大豆,吸水饱满

泡好的大豆加工过程

大豆的进一步加工,无非就是把豆粒变成豆浆的过程,卤水点豆腐其实就是“点”烧好的豆浆,因此豆浆的加工过程就很重要。

豆粒加工的越充分,原材料浪费的越少

说到这里,有的朋友会说豆浆机磨一次磨成的豆浆可不可以?不能说不可以,但明显对材料浪费太严重了,因为如果只有一次研磨的话,剩余的豆渣只能过滤了,这个过滤掉的就是明显的浪费。

北方我们这个地区的豆腐加工讲究一个“三获”,对应的最后第三次加工的过程出来的豆浆叫“三获汁儿”,三次过后出来的豆腐渣就没有必要在加工了,就成了喂猪喂鸡的东西。


三次加工最后剩下的豆腐渣

做豆腐的豆浆加工过程

北方加工豆腐用的是“甩浆豆腐机”,其大致的原理就是实现豆浆和豆腐渣的分离,不像之前那样需要豆包过滤。

大豆第一次加工

加工大豆出豆浆

大豆第一次加工后,在银色盆子对侧有一个水桶接豆浆,这是第一次加工的豆浆,也是纯度最高的,一般颜色会明显的黄,接近于大豆的颜色,可以称为“一获汁儿”

第二次加工时就把第一次加工时右侧盆子里的豆腐残渣加水搅拌,搅拌以后再次循环进入机器加工,这次的豆浆颜色就会清淡很多,颜色几乎可以说是白色泛黄,可以称为“二获汁儿”

加工大豆出豆浆

第三次加工就是循环第二次的逻辑,第三次加工出来的豆浆颜色就更白了,纯度也明显偏低,我们可以称为“三获汁儿”

这就是豆腐豆浆的加工过程,对材料细化三次进行加工,目的就是让原料几乎没有浪费,充分利用。

同时专业的豆腐用豆浆加工机器,有经验的人可以掌握好加工时的用水量,机器的专业研磨程度也比豆浆机更好,所以建议专业的事专业的干最好。

需要特别说明的一点,也是必须要记住的一点

在这种特定的加工过程时,所谓的三次的获得豆浆汁中,只有第一、二次的豆浆是可以直接混合加热用来点常规豆腐的,第三次的豆浆汁需要单独加热单独点制,因为三获汁儿点出来的豆腐更像老豆腐,口感和形态略差,就不能和第一、二次混合使用。

豆浆的加热,用来制作常规豆腐,图为用工具打沫子的过程

豆浆的加热类似于烧水过程但比烧水时间长很多,一般一锅豆浆至少要加热半个小时以上。

豆浆加热时要对锅中的豆浆进行打沫,可以用工具搅动使得豆浆沫消失,如果沫子太多的话会影响豆腐的品质,难以处理的沫子可以想办法从锅中弄出来。

豆浆加热的过程必须要注意一个问题

豆浆加热至半小时左右时,一般就达到了烧开的状态,这个时候要格外留心锅中豆浆的状态。豆浆一旦开锅时继续受到热量的话,很容易从锅中翻涌并迅速大量溢出锅外,所以有经验的人会多次留心这块。

如果发现烧开的豆浆有溢出的迹象,迅速向锅中注入凉水即可,但一般不建议加凉水,因为水分的再次进入,会影响到后续豆腐中挤压出来的水分,所以可以预留出一点凉豆浆进行预防,一般一碗左右足够,烧开的豆浆溢出时直接把凉豆浆倒进去。当然也可以在豆浆烧开时搅动几下并停止填柴生火也是可以的。

卤水点豆腐的点制过程

烧开的豆浆放到容器中等待降温,因为温度太高的豆浆是没法用卤水点的,一般温度到了大口喝时能接受(40-50℃)的状态最好。

烧开的豆浆降温过程中,一个经典的豆制品豆皮在这一过程中生成,豆皮堪称豆腐的精华所在。


烧开的豆浆降温过程中,表面形成绩的泛黄的东西就是豆皮


用筷子将豆皮挑起准备晾晒定型


挑起的豆皮晾晒定型

一般这个豆皮在豆浆烧开后降温五分钟左右就会形成一次,同一个容器内一般建议起两次豆皮,如果次数太多的话,很可能会造成后期豆浆无法形成豆腐,或者豆腐的口感大幅度下降,因为豆皮其实就是营养精华所在。

根据观察豆浆的温度变化,就可以用卤水点豆浆形成豆腐脑,在把豆腐脑制作成豆腐的过程。

豆浆烧开后锅底的锅巴

烧开的豆浆盛到容器里放置,烧豆浆的锅底会形成豆腐的锅巴,这个锅巴虽然看起来脏兮兮的,但也是一道难得的美味儿,可以用铲子铲下来后用清水冲洗,把那些糊掉的扔掉就可以,这也可以看出火候的重要,前期烧豆浆时就需要均匀的文火供热才行。

卤水点豆浆到豆腐的过程

卤水点豆腐其实量不会用很多,一般像20斤黄豆的制作的豆腐,需要的卤水量和正常饭碗一碗的量相当,每次只需要撒进去一点点,通过搅动逐步观察来看,豆浆会慢慢从汁状变成粥状(如下图)

卤水点豆浆开始出粥状

当整体的豆浆经过卤水点化都形成粥状后,慢慢的其流动性就会慢,粥状的开始慢慢形成体积更大的豆腐脑状态就不能在用卤水点,静置后就会形成整体的豆腐脑的状态。

豆腐脑

注意事项:

①卤水不能一次性放入过大的量,要保持细水长流的状态,否则豆腐脑的状态容易失控。

②要随时观察,一旦整体都行成粥状后基本就不太需要卤水进一步点化,否则压出来的豆腐很老,就是吃起来感觉不嫩的意思。

点好的豆腐脑继续静置,那么什么时候把豆腐脑放到模具中成型最好呢?

豆腐脑仍然需要静置一段时间,目的是让它更好的成型;

但这个过程中,一定注意豆腐脑不能凉了,要保持一定的温度,因为凉的豆腐脑又很难压成豆腐,会显的松散无粘性。

第二就是判断豆腐脑到该进入模具压制的方法很简单,就是找一个勺子在静置的豆腐脑上划几下,当豆腐脑和汤汁呈现明显的分离状态时,这个时候的豆腐脑就可以压成豆腐了,温度基本也是最合适的。

豆腐脑

压豆腐的过程


铺好豆包布


模具中放入豆腐脑

放入模具中准备压成豆腐

两小时后……

豆腐用刀分块


压好的豆腐

接下来就是把“三获汁儿”烧开并用卤水点制,其实从最终的豆腐形态来看,和“水豆腐”的的观感很相似,不像上图压制的常规豆腐色香味儿更好一点。

在锅中卤水点的“三获儿汁”豆腐


点好的“三获汁儿”豆腐

豆腐制作好以后,切好葱沫配上各种佐料,然后用灶堂还没有燃烧完的火烧几个辣椒,再把这些辣椒和葱混合一起,做出一盘香喷喷的蘸料,配上豆腐吃起来真的是绝配。

切葱和烧好的辣椒


辣椒、葱和佐料混合拌匀


豆腐脑配蘸料吃起来

为什么涂料老是开裂(为何家里的乳胶漆总是容易出现开裂)

为什么防漏电插座不会漏电(从功能上识别插座安全性)

大红酸枝木为什么开裂(买了大红酸枝家具,偶尔听到炸响怎么办?)

为什么墙身瓷砖脱落(墙上的墙砖老是掉,还是要讲点道理)

水泵为什么频繁启动(自吸泵怎么吸不出来水)

为什么有暗卫的房子(为什么豪宅多暗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