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供饭忌讳摆五样和四样菜肴都有什么,还要念念有词,这个仪式有何意义
7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1-11 22:19:16供饭菜肴数量有讲究
供饭是祭祀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仪式,就是邀请逝去亲人来吃饭的意思。
家里人会刻意做些好吃的,平时自己吃饭都是粗茶淡饭,但这天可能会杀只鸡,或买点小菜来,把饭菜做得丰富可口些。
还要上香、烧纸,供饭是非常有仪式感的。
供饭时摆放的菜肴数量都有讲究,一般是选择六样或八样,六和八在农村的寓意非常好的,六代表好,给力;八则代表发,所以选择六样或八样菜的寓意非常好,故而得到推崇。

如果家里人多一些,就可以做八个菜,寓意又好,家里人吃起来也合适。
人少一些,或家里条件不允许,就可以选择六样菜。
比较忌讳的是,供饭时摆四样或五样菜。
四这个数字在很多地方都是不好的,因为很容易让人想到“死”,所以不管是选择结婚日子,还是发红包数量,农村都会选择避开四。
很多医院也会避开四这个数字,为的也是讨个吉利。
虽说供饭时是用来祭祀逝去亲人,但也是不合适的,人们觉得寓意不好。

而五这个数字,注定有一个是孤独的,也不适合。
而一二三之所以不列举在里面,是因为数量太少,不符合供饭祭祀的要求。
一两三个菜人们平时自己吃都能达到,需要供饭时为了显得庄重,大多会超过三个菜,但四和五不适合,七因为是单数,农村比较忌讳单数,所以也不适合放七个菜。
六个和八个菜是人们常说到的,寓意也好,故而供饭时首选。

而且在我老家,供饭不仅菜的个数是六个或八个,就连饭碗的数量也基本上是八个。
小时候我记得是六个,我还想着,家里面正好六口人,一人一个,一个饭碗代表家里一个人的诚意。
后来才知道,是因为六这个数字好,而以前家里条件很差,平时吃饭都只能凑齐人手一个碗,所以供饭时,也只拿得出八个饭碗八双筷子。
现在家里条件好些了,就拓展为八个饭碗八双筷,供饭时菜肴也多了许多。
农村供饭还有个有意思的习俗,那就是供饭时说的词语!

供饭放筷子时要念念有词
小时候遇到家里供饭,我都很害怕爸爸叫我去放筷子,因为不会他们那一带的供饭词。
我老家贵州是这样的,供饭时,菜在中间,饭碗放在外面一圈,碗里的饭不能满,只能放一小勺,小时候我心里想的是,难道去世的亲人们饭量很小么?
后来才知道,单纯的只是为了避免盛太多了凉了难处理。
而把菜肴和饭碗放好后,需要放筷子在饭碗上(平放)。
筷子必须大的一头朝外,细的一端朝内,也就是菜肴那边,围成一个圈。

放筷子时需要嘴巴里说些邀请的话,我常听到的比如“老太爷老太祖,爷爷奶奶们来吃饭了”,还有一些说辞,类似“没人祭祀的也别抢,等会儿泼娘娘水饭给你们”之类的,原话我记不清了~~
小时候就觉得这段说辞好麻烦好复杂,也觉得有点难为情,所以每次都是放好椅子,把菜肴饭碗摆放好后,到处找妈妈来放筷子。
筷子放好后,还要在桌子底下烧点纸钱,家里人也要跪下磕头,我老家叫“作仪”!

反正农村供饭的仪式还是很庄重的,老人们会教导年轻人,供饭时不能在饭桌前打来打去,吵架之类的。
小时候觉得供饭的仪式很假,去世的亲人不会真的坐上桌子端起碗来吃饭。
但长大后发现,这是人们寄托哀思的一种形式,他们想念去世的亲人,只能依靠这样的方式告诉亲人们,家里有人结婚,有人去世,添了新人等等,就好像一家人还在一起,从未分离。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个人觉得,供饭仪式还是值得传承下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