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皆兵的历史典故,你听过吗?
37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1-19 06:44:12东晋时代,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公元383年,苻坚率领步兵、骑兵八九十万攻打江南的东晋,晋军大将谢石、谢玄领兵8万前去抵抗。
苻坚得知晋军人数很少,就迅速地进军,大举进攻。苻坚的先锋部队25万,在寿春被谢贤不下,刘牢之出骑兵击溃,杀死苻坚大将梁成,士卒死者1万余人。余下士兵皆惊恐万分,狼狈逃跑。
此时,苻坚同他的弟弟苻融在寿春城上,望见晋军阵列严整,将士精悍顽强,锐不可当。又北望八公山,草木皆类人形。
苻坚回头对苻融说,这是强劲的敌人,那怎么说晋军少呢?苻坚脸上顿时浮现出一幅失意,恐惧的神情。由于苻坚内心惊恐,于是靠淝水北岸布阵,这时带领晋军的将领谢石、谢玄提出要求,要秦军稍往后退,让出一点地方来,以便晋军渡河与秦军决战。
苻坚妄图趁晋军渡河一半之际,来一个突然袭击,一举消灭晋军,因此便接受了晋军的要求,不料一声后退,另下全军动乱,不可收拾。晋军趁势渡河追击,把秦军杀的丢盔卸甲,尸横遍野。
苻融阵亡,苻坚中箭,只得带领残兵败将往淮北逃窜。
后来人们把草木看起来都像人形说成草木皆兵,用来形容人由于惨败而神经过敏,极度惊慌,以至疑神疑鬼,看见什么都惊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