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扇子有多少种 ,但并不都是扇风用处的
52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1-22 15:21:11中国古代扇子的种类非常多,但真正被藏家所垂青的,只有折扇和团扇二种。一把折扇主要由扇骨、扇页和扇面三部分构成。普通的折扇,一般用竹木做扇骨,韧纸做扇面。讲究一点的,扇面上还要题诗作画。

高级的折扇,扇骨和扇叶往往要用象牙制作。上边还要雕刻出各种纹饰,扇面也大多带有名人的字画。折扇一名“折叠扇”,又名“聚头扇”。折扇收则折叠,用则撒开,故又称“撒扇”。折扇携带方便,出入怀袖,扇面书画、扇骨雕琢,是文人雅士的宠物,所以又有“怀袖雅物”的别号。
折扇最早出现于公元五世纪的南北朝时代。《南齐书》上说:“褚渊以腰扇障日。”,这“腰扇”,据《通鉴注》上的解释,“即折叠扇。”到了北宋,“如市井中所制折叠扇……展之广尺三四,合之止两指许”,市井有制,说明它已不是少数人专用的了。我国历史上出现折扇的最早的实物见证,是1977年江苏武进县南宋墓出土的戗金漆奁,这件名为“人物花卉纹朱漆戗金莲辨式奁”的漆器现在珍藏在常州博物馆,其奁盖面戗画一幅“园林仕女消夏图”,一仕女怀抱纨扇,一仕女轻摇折扇。从此幅图可看出,早在南宋折扇已广为流行。

古代文人雅士多爱扇,诸葛亮羽扇纶巾风袅袅,西子湖畔优雅少女,闺阁大小姐都爱用扇子。古时,扇子不仅是用来扇风之用,扇子多为装饰仪表之用,有风雅、娴雅、静怡的修饰作用。
扇子按照形状分为折扇和团扇,在此先为大家介绍折扇。
折扇,古时称为“聚头扇”,因扇叶片能够因为合拢聚集而得名,又名卷扇。北宋时期,高丽国进贡而传入,之后折扇在我国大规模生产,多见于官家和民间之间。
在重庆荣昌有一种折扇技艺,人们以手工生产折扇,这种工艺从明代嘉靖年间由朝鲜国传入我国。在清朝乾隆时期,由于“湖广填四川”的历史,湖南移民大量迁入到重庆荣昌境内(现在为重庆荣昌区),这里的人们世代定居于此,开始自建作坊,开坊制扇。荣昌地区有自己的地方文化特色,大量迁入荣昌的移民将自己的制扇技艺和当地荣昌特色结合在一起,逐渐形成了具有荣昌特色的折扇制作技艺。

之后,荣昌折扇渐渐在全国享有声誉。
按照折扇的扇面材料,折扇分为布扇、卷扇、纸扇等。按照扇骨材料种类,折扇分为棕竹扇、毛竹扇、楠竹扇。如今,荣昌折扇工艺类别翻新、花样齐全,装饰花纹工艺有雕、嵌、漆、绘等工艺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