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 百科 科技 职场 学习 宠物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 >

孔子世家梗概:《史记·孔子世家》讲了什么

42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1-23 17:44:21    

[前言]

《史记·孔子世家》位列三十世家第十七篇,主要记载了孔子的身世及其人生经历。


[孔子身世]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孔子父亲为叔梁纥(孔纥,字叔梁),母亲为颜氏,因二人未经婚嫁而结合,故被《史记》称之为“野合而生”。孔子出生时,头顶中间低,四周高,因此得名“丘”。

[人生经历]

孔子年少时,常摆放一些俎豆之类的礼器,举行仪式。


成年后,孔子在季孙氏家中担任小吏。

孔子曾离开鲁国,但在齐国遭到排斥,在宋国和卫国遭到驱逐,又曾受困于陈国和蔡国,后回到鲁国。回鲁国后,又与南宫敬叔一同前往周国学习礼仪。


孔子三十五岁时,鲁国“三桓”孟孙氏、叔孙氏与季孙氏攻打鲁昭公,昭公逃亡齐国,鲁国陷于内乱。孔子适齐,成为高昭子家臣。齐景公曾问政于孔子,并打算赏赐给他田地,遭到晏婴劝阻。在齐国,孔子遭到大夫嫉恨,后被齐景公辞退,返回鲁国。

在鲁国,公室权力旁落,大臣僭越礼法。孔子因此没有做官,而是选择收徒讲学,并修订《诗经》《尚书》《礼记》《乐经》。


五十岁时,孔子出仕,担任中都长官,后来升任司空,又由司空升任大司寇。鲁国重用孔子,引起齐国大夫黎鉏警觉。在黎鉏计谋下,鲁定公、季桓子接受齐国赠送的女乐文马,疏于政治,孔子于是离开鲁国,来到卫国。

在卫国,孔子遭人诋毁,出入受到监视,十个月后离开了卫国。此后,孔子率弟子周游列国,辗转于曹、宋、郑、陈、卫、蔡、叶、楚等地,期间数次遇险。


在他国颠沛十四年后,年近七十的孔子又回到了鲁国,但仍不受任用。五年后(前479年),孔子去世,享年七十三岁。


孔子的一生,用他自己的话概括起来就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后记]

孔子虽然出身平民,也未曾称王或封侯,但他一生创立儒学、传道授业,著书立说,深受后世王侯、卿相、学者、布衣敬仰。因此,太史公将孔子列于世家,可谓合情合理。




为什么衣服不干会有一种味道(晒不干的衣服为啥有味道?)

为什么小区要物业来管理(社区物业管理的意义)

香灰为什么发黄(香灰有啥讲究?)

床单为什么有静电(静电是怎么产生的,怎么消除?)

飞蛾为什么等死(关于飞蛾冷知识)

阳台为什么只有护栏(阳台自带的防护栏拆不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