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甲天下的下一句为何丢失八百多年?
49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2-02 20:51:30提到“桂林山水甲天下”谁人不知道谁人不晓?
还记得小学四年级被语文老师硬逼着背了一篇散文记下的,文章写得很优美,可惜当时就爱看《水浒传》,被罚抄写五十遍,得,从此再没忘记。

桂林山水
知道现在还记得文章的开篇: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漓江
的确如文章所写,本人现在来到桂林生活,去过好几次阳朔,觉得却是没有夸张,确实如文中所描述的那样,奇特的喀斯特地貌造就了桂林不同别处别具一格的旖旎山水画光。曾使无数历史上的迁客骚人为之心折,再次流连忘返,写下众多脍炙人口的千古诗篇。

阳朔
但不知为何,“桂林山水甲天下”虽大家早已耳熟能详,但总觉得好像还差点意思。因为我们的诗词,对联,赋比兴都讲究成双成对工整押韵对仗,“桂林山水甲天下?很明显读起来感觉是扬起来的前半句,按情况发展,其后一定紧跟着前后呼应的一句才算圆满。

范成大塑像
于是就想,如果“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千古名句,历史上真有下半句,应该会怎么说呢?
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还是白云千载空悠悠?还是......
行,不胡扯了,这个疑问,其实几百年一直有人在寻找答案,且众说纷纭!

碧虚亭
有人认为这句话出自南宋初年高中进士的一代名臣、大文学家范成大。当年代表南宋出使金国,朝堂上被满朝文武用笏板打,遭到金国太子威胁退出去砍头,气得金世宗咬牙切齿,依然不卑不亢提出了宋朝的请求,最终折服金国上下,全身而退,被誉为“宋代苏武”。

象鼻山
南宋朝廷大赞后,又委任他镇守广西,任知静江府兼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就在桂林工作生活了多年,政绩卓然,好评如潮。尤其他当年便看好桂林山水,开拓了不少新景点,于七星岩前筑碧虚亭,在屏风山修葺了壶天观、所思亭,为桂林,“景在城中,山在水中”,做出了不少贡献。

未若独秀者,峨峨郭邑间
沉醉祖国大好河山的他,曾经在桂林亲笔写下传颂千篇的佳作,其中一句便是,“桂林之秀,宜为天下第一”
故而有人认为这应该是“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出处,“甲天下”不就是天下第一嘛,后人提炼了而已!

金武祥
还有古人认为,桂林山水诗很多都是刻于独秀峰摩崖之上、南朝诗人颜延之曾做,“未若独秀者,峨峨郭邑间”一句永留世间,可能才是桂林山水甲天下之出处!
还有人认为这句出自清朝末期,光绪八年时广西巡抚金武祥所做的《遍游桂林山岩》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绝妙漓江秋泛图。”云云。

独秀峰
各种说法都似乎有道理,经过数次大讨论,但都不能一锤定音,直到1983年我三岁的时候,在今天广西师范大学王城校区也就是原来明藩王靖江王府邸内的独秀峰,当时又有考古队员全面清理独秀峰石刻时,偶然间,才道出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下一句到底是啥。
原来工作人员在清理摩崖时,怎么感觉岩壁附近由于年代久远长年经受石灰岩的侵蚀一片杂草下生长的腐殖层下似乎有断裂痕迹,跟整个石壁非一体,稍微一铲,竟然意外发现有“嘉泰”二字。嘉泰便是南宋宁宗的年号,看来这有人工石刻,小心翼翼清理,这才让一首创作于1201年的七律作品重见天日。

独秀峰石刻
作者为正直清廉而得名的诗人王正功,当时以66岁高龄以地方官身份,宴请桂林中举的学子,酒席间推杯换盏高兴之余作此诗留念。
其中一句便是:
桂林山水甲天下,后一句为:玉碧罗青意可参。

广西桂林阳朔银子岩喀斯特地貌石灰岩岩洞
“玉碧”指桂林的山拔地而起,有如碧玉之簪;漓江蜿蜒曲折,清澈见底,犹若青罗之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