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揭示了力学光学和小孔成像等原理,被誉为古代的“科圣”
45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2-07 14:59:20墨子被誉为我国古代的“科圣”,知道为什么吗?
首先,我们来看逻辑学的内容。墨子论述了事物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的关系,墨子说,“无”看起来是无,而实际上必须要以“有”作为参照,才能确定什么是“无”,预先告诫别人行事不要有闪失,这就依照本来没有发生的事来说“无”,就像我们说“路的前方没有障碍物,这里的“没有”实际上是以“有”为参照来说的,这是“有和无”在现实中的辩证关系。
就像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天下的善恶美丑都是相对相生的。
墨子还论证了“名和实”的辩证关系,墨子说,我们称人为“尧”,与称人为“做肉羹的厨子”,前者是以“名”称呼人,而后者是以“实”称呼人。我们称某人是“富商”,是以“名义”看人,而称某人是“做肉羹的厨子”,则是以“实质”看人。
尧的道义,在今天是一种声望,这种道义名声产生于今天,而道义的实际行为发生在古代,我们只是把今天的道义傅会到了古代,古今时代不同,关键在于道义不同。这里墨子论述了“名和实”分离的危险。
墨子认为,事物有长短高下之分,可以用处于低处的事物,来度量处于高处事物的高度,但要判断事情的高下,是以善或者不善为标准,并没有像山丘和湖泽那么高低明显。善和不善是可以转换的,如果居于下位的人,好于居于上位的人,那么“下”也就变成了所谓的“上”。这里实际上墨子区分了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事实判断有绝对的标准,而价值判断没有绝对的标准,是相对的。
墨子说,“彼和此”是相对应而产生的名称,在这个意义上说彼此是可以的,但如果仅就“彼方”而定为“彼”,限定了“彼和此”是不可以的。要意识到彼就是此,此就是彼,它们都是相对应而产生的名称。
仁,就是仁爱,就是爱人;义,就是施利于他人。仁是义的内因,而义是仁的外在表现,它们也是相对应而产生的名称。仁和义、爱和利,都是在人的心中,所爱和所利的对象,都是其他人。爱和利彼此不分内外,所爱所利的对象也彼此不分内外。并非像其他人说的,仁爱是由内心生发,而义是由外物所感,仁义都是来自于我们的内心。
墨子说,内外是一对相反相成的概念,对于整体的事物,关照了某一个角度,就忽视了其他角度,而这一切都存在于该事物的整体之中。这里墨子实际上反驳了“视角主义”,要我们从整体上把握事物,而不要拘泥于某一个视角的解释,思想极具辩证性。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墨子的光学知识。墨子说,影,就是光线照到的地方,影子就不存在;如果光线始终存在,那么就不会产生影子。影,两条光线夹一条光线,一条光线就会变成影子。光线照射到人,如果人在下方,影子会投射到上方。因为足部挡住了自下而来的光,因此成影在上方;头部挡住了自上而下射来的光,因此成影就在下方。
墨子说,光通过小孔照过来,投射到或远或近的墙壁上,就会形成倒立的投影。这是小孔成像的原理,我们从中学课本中学过。日光通过反射照到人,影子会形成于太阳的方位和人之间。光照到倾斜的木柱上,形成的影子短而粗大。光照到直立的木柱上,则形成的影子长而细小。光比木柱小,照出的影子就比木柱大。面对镜子站立,距离或远或近,镜中的影子或多或少。
不同的事物映像在镜子中,状貌形态、颜色黑白、距离远近、姿态斜正都各不相同。不同的镜子随光照一起产生,也随光灭一起消失。镜的原理:凡是照到其中所能照到的范围内。因此,镜子同时照出影像,实体也必须在一处。然而镜子也有不同的种类,凹面镜,正对其中央的地方,所能照到的范围大,影子也大;斜对其中央的地方,照到的范围小,影子也小。但无论大小,影子都是正的,这是由于影子产生于中央,沿着正方向而向往反射。
如果是凸面镜的边缘,离边缘的中心近的地方,照到的范围大,影子也大,离边缘的中心远的地方,照到的范围小,影子也小。而且无论如何,影子都是偏的。不过,虽然影子偏斜,依然和在凸面镜中心一样,沿着正方向向外反射。照镜子者离镜子越近的时候,实体大,影像也越大;距离镜子远的时候,实体小,影子也小。实体正,影像也正。
这里墨子详细论述了光和影的关系,涉及了小孔成像现象,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光的反射现象,光源和物影的关系,这些光学知识,在现代投影技术方面仍然被广泛应用,电影机、摄像机、投影仪,都是根据这些投影知识设计制造的。而且墨子还论述了光的作用和意义,墨子说我们常常以为是凭借视觉看到了事物。但是如果没有光,我们就无法看到事物,人的视觉要依靠光才能看到真实的事物。
可以说墨子代表了我们先秦时期光学的最高水平,不仅如此,在这一篇中,墨子还详细介绍了力学相关的知识,介绍了杠杆原理,滑轮原理,云梯和车梯相关的技术原理,堪称我国古代工匠技术大全。
但《墨经》的意义还不止于此,据统计,仅《墨子·经下篇》中有83个条目的内容,其中自然科学知识16条。
在自然科学知识中,属于光学的8条力学、物理学和机械学的7条,数学的1条。
属于哲学社会科学知识的67条。
在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中,属于逻辑学的41条,占全部条目近50%,方法论的10条,世界观的6条,认识论的5条,历史观的2条,经济学的2条,政治学的1条。
可以看出《墨经》的内容涵盖范围非常之广,墨子不仅以自身实践经验为基础,总结了大量的科学技术知识,更重要的是,他把这些技术知识上升到了科学理论,进行了理论归纳总结,论证和思辨,体现了我国古代实用主义的科学观,墨子也因此被尊称为我国古代的“科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