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有多少个弟子 ?孔子门下的72位弟子名单如下
46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3-08 11:52:12孔子门下的72弟子名单如下
颜回鲁国人,字子渊,小孔子三十岁,最为孔子钟爱,并一再褒奖之:“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回也好学,不迁怒,不贰过”。因为穷而好学,营养极度不良,而用脑格外过度,导致严重早衰,二十九岁头发白尽,三十一岁就交了公粮本,提前去孔庙占席位等着吃冷猪肉了。回死,孔子哭之极恸。
闵损 鲁国人,字子骞,小孔子十五岁。以德行著名,孔子称其孝。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禄,品格很高。
冉耕 鲁国人,字伯牛,以德行著名。曾得恶疾难愈,孔丘说是他命不好。
冉雍 鲁国人,字仲弓,冉耕之宗族。其父不肖。孔子以其为有德行,说:“雍也可使南面。”
冉求 鲁国人,字子有,与以上二冉同族。小孔子二十九岁。是鲁国权臣季氏之管家。有才艺,以政事闻名。
仲由国藉不详,字子路,小孔子九岁。性鄙,好勇力,性伉直,曾陵暴孔子。孔子设礼稍诱之,子路于是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然后来仍多直言,顶撞孔子,是孔门痴儿。孔子容而爱之。以政事闻名。后死于卫国之乱,被砍作肉浆。孔子大恸,为之不食肉糜。
宰予字子我,鲁国人。口才极好。因为白天打瞌睡,被孔子骂作“朽木不可雕,粪土之墙不可污”,于是闻名百代。孔丘很不喜欢这位巧舌如簧的门生,每拿话来艮他。宰予在齐国混了个临淄大夫的官,后来与田常作乱被夷族。孔子耻之。
端木赐字子贡,卫国人。口才同样极好,可是孔子却对他青眼有加。齐相田常伐鲁,鲁子命之出使救鲁。子贡去齐国,吴国,越国和晋国转了一圈,凭着三寸不烂之舌,竟做下了桩天大的事业,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一使而动五国之政。子贡又精通经济,善做生意,银子挣得哗哗的。每次出使,车仆之盛,拟于王侯,又仗着孔门高徒的名份,与诸侯相抗礼。儒学之昌盛,子贡大声势大排场的宣传功不可没。孔子没有白喜欢他。
言偃 字子游,吴国人。小孔子四十五岁。以文学著名。做过武城宰的官,管理得不错。
卜商字子夏,卫国人。小孔子四十四岁。孔子说“商始可以言《诗》已矣。”鼓励他要做“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孔子死后,于西河行教。治学严谨,敢于怀疑经史之谬误。曾听人说史志曰:“晋师伐秦,三豕渡河。”子夏说:“‘三豕’应该是‘己亥’之笔误。”读史志者问诸晋史,果然是“己亥”之误。于是名重天下,卫人以之为圣。魏文侯师事之而谘国政。
颛孙师 字子张,陈国人。小孔子四十八岁。为人有容貌姿质,宽冲博接,从容自务,居处不刻意立于仁义之行,门人友之而不敬。
曾参字子舆,南武城人。小孔子四十六岁。为人极孝,后娘待他极不好,而他孝行越谨,他老婆因为给她蒸梨不熟,就把老婆给休了。一天去田里除草,他不小心弄断了一根瓜秧,他老爹曾点发起火来,拿着大棍子,一棍子打得昏死过去。所幸曾参命大,又活了过来,苏醒后,马上强做出一付活蹦乱跳的样子,以示无碍,并哭丧着脸向曾点请罪,说是因为打他而让老人家费了力,自己真是该死。然后又蹦跳进屋,搬出琴来大弹,以免老爹还想着这事内疚。孔子闻之,大发脾气,骂他不懂“小杖则受,大杖则走”的道理其实是大不孝:“明知道老爹拿着那么粗的大棍子发了狠要打,还不快跑了躲开?如果竟被打死了,岂不是陷父亲于不义不慈之地,让父亲背个恶名么?”曾参于是请罪。孔子以其能通孝道,因之以做《孝经》。
澹台灭明字子羽,武城人。小孔子三十九岁(《孔子家语》作四十九岁)。相貌丑恶,孔子薄之。毕业后南游江淮,为人敢与去就,率直重诺,从游弟子达三百人,名闻诸侯。孔子闻之,叹气说:“吾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宓不齐 字子贱,鲁国人。小孔子三十岁(《孙子家语》作四十九岁)。做过单父宰的官,有才智,仁爱,孔子赞他是君子。
原宪字子思,宋国人。小孔子三十六岁。清静守节,安贫乐道。孔子死后,退隐草泽中。子贡为卫相,摆着大排场去看他,见其衣冠褴缕,耻之,说:“夫子居然乐于过这种生活,真是有病!”原宪答道:“我听说,没钱花是贫穷,辛辛苦苦学了道却不去行道,才是有病。象我,是贫穷,而不是有病。”子贡大惭,为轻易说错了话而后悔了一辈子。
公冶长 字子长,齐国人。大肚量,能忍人所不能忍之耻辱。孔子说:“长可妻也”。把他招作了自己的女婿。
南宫适(《史记》作南宫括。古读“括,适”同音。)字子容。以智自将,世清不废,世浊不污。孔子曾赞叹道:“这人真是君子啊,这人高尚得很呐!”(君子哉若人,上德哉若人!)把哥哥的女儿嫁给了他。
公皙哀 字季次,齐国人。鄙天下人多污身以事大夫家,不愿屈节做人家臣。孔子特叹赏之。
曾点字子皙,曾参之父,就是拿着大棒差点把孝须儿子打死的那位。孔子曾使诸弟子各言其志,独称曾点“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潇洒。可是谁想像得到,就是这位高蹈脱俗之人,竟因为一棵瓜秧子差点要了儿子的命!
颜无由(《家语》作颜由)字路(《家语》作季路)。颜回的爸爸,父子俩共师孔子。颜回死后,他打过孔子的车的主意,想讨来给儿子做棺椁。孔子没给。
商瞿 字子木,鲁国人。小孔子二十九岁。对《易》极有兴趣,得孔子真传。
高柴字子羔,齐国人。小孔子三十岁(《家语》作四十岁)。长得比较侏儒,身长不足五尺。相貌丑陋。孔子以为愚,不怎么看重他。曾被子路提携,作了个费郈宰的官。后来卫乱,子路死,高柴逃归。孔子反又赞他明大义善保身。
漆雕开 字子开,(《家语》作子若),蔡国人。小孔子十一岁。习《尚书》,不乐仕。孔子以是悦之。
公伯僚 字子周。(《家语》中没有这位。)
司马耕字子牛(朱熹《四书集注》谓名"犁")。宋国人,"大恶人"宋国司马桓(鬼隹)的弟弟。孔子周游过宋,不知怎么惹恼了桓(鬼隹),要杀了他;时孔子正于大树下与弟子讲礼,桓司马就把树给拨了。因为这个过节,司马牛每觉不安。孔子安慰他说,只要平素所为无愧于心,"内省不疚",则就不必优惧。子牛为人性燥,多言语。
樊须字子迟,鲁国人,小孔子三十六岁。曾向孔子请教农业方面的知识。孔子以是薄之。子迟曾问"仁"。孔子答:"爱人"。问智。孔子答:"知人"。
有若字子有,鲁国人,小孔子四十三岁(《家语》作三十三岁)。博学强识,雅好古道。长相肖于孔子。孔子死后,门人思之不已,便把他当作孔子,以师礼事之。只是他徒有孔子的长相,没有孔子的学问,众门人有问,他答不出,众人怫然,又把他赶下了师座。
公西赤字子华,鲁国人。小孔子四十二岁。束带立朝,娴宾主之仪。曾言其志说:"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孔子认为他很谦虚。
巫马施 字子旗(《家语》作巫马期,字子期。《论语》亦作巫马期),陈国人,小孔子三十岁。
梁鳣字叔鱼,齐国人。小孔子二十九岁(《家语》作三十九岁)。到三十一岁时,他老婆也还没给他生个儿子出来,于是生心想休了她,后听同门商瞿劝说,未行休事。两年后得子。
颜幸(《家语》作颜辛) 字子柳,鲁国人,小孔子四十六岁。
冉孺 字子鲁,鲁国人,小孔子五十岁。
曹血阝 字子循,小孔子五十岁。
伯虔 字子析,小孔子五十岁。
公孙龙 字子石,卫国人,小孔子五十三岁。
以上三十五人资料相对较详,闻见于书传。以下四十二人唯知其姓名:
冉季 字子产
公祖句兹(《家语》作公祖兹) 字子之。
秦祖 字子南。
漆雕哆(《家语》作侈) 字子敛。
颜高 字子骄。(《家语》无此人)
漆雕徒父 (《家语》无此人,却有个叫漆雕从,字子文的。疑为误笔,如三豕己亥故事。)
壤驷赤 字子徒。(《家语》作字子从,古"从"字与徒字相近,亦疑为彼此笔误。)
商泽 字子秀
石作蜀 (《家语》为石子蜀) 字子明
任不齐(《家语》作任子齐。应亦为笔讹) 字子选
公良孺 字子正,陈国人,贤而有勇。孔子周游列国时,曾赞助了五辆牛车并从游。
后处 字子里。(《家语》作字里之,应谬。)
秦冉 字开。
公夏首 字子乘。
奚容箴 字子皙。
公肩定 字子中(《家语》作子仲)。
颜祖 字襄。(《家语》无此人)。
枭阝单 字子家(《家语》无之)。
句井疆 字子疆。
罕父黑 字子索(《家语》作宰父黑,字子黑)。
秦商 字子丕(《家语》作丕兹),鲁国人。其父名堇父,与孔子父叔梁纥俱以勇力闻名。
申党 字周(《家语》作申续,字子周)。
颜之仆 字子叔。
荣祈 字子祈(《家语》作子祺。)
县成 字子祺(《家语》作子横)。
左人郢 字行(《家语》无之)。
燕(亻及) 字子思。
郑国 (《家语》作薛邦) 字子徒。
秦 非 字子之。
施之常 字子恒(《家语》作子常)。
颜哙 字子声。
叔步乘 字子车。
原亢藉(《家语》作原[忄亢],字子藉)。
乐咳(《家语》作乐欣,应为错误) 字子声。
廉洁 字子庸。
叔仲会 字子期,鲁国人,小孔子五十岁。
颜何 字冉(《家语》无此君)。
狄黑 字皙(《家语》为字皙之)。
邦巽(《家语》作卦选) 字子敛。
孔忠(《家语》无之。而有一个"孔弗字子蔑"的,应与之是一个人)。
公西舆如(《家语》作公西舆) 字子上。
公西点 字子上(应误。《家语》作字子索)。
以上为《史记》版孔门七十二圣(外加五个编外人员)名单。而《家语》中又有琴牢,陈亢,悬亶三人,为《史记》所未载。附录于后:
琴牢 字子开,一字张,卫国人。
陈亢 字子亢,一字子禽,陈国人。小孔子四十岁。《论语》载之。
悬亶 字子象。
这样加起来,正好八十人,比法定的七十二人整多出了八个,因年代久远,而资料极乏,已难考正。
孔子主要弟子简介
1、颜回(前521~前481年)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渊,亦颜渊,孔子最得意弟子。《雍也》说他“一箪食,一飘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他异常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以德行著称,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反、仁”(《雍也》)。不幸早死。汉高祖东巡祀孔子时以颜回配享,后历代因之。唐贞观二年(628年)诏称“先师”。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兖国公”。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复圣”。在曲阜城内建有复圣庙,俗称颜庙。
2、闵损(前536~?年)春秋末鲁国人。字子骞。在孔子弟子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而其孝悌之德尤以为人所称颂。《先进》赞扬说:“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他物资欲望寡少,仕途观念淡薄。《雍也》载,当季氏请他当“费宰”时,他断然谢绝,说:“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也说他“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禄”。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为“费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为“琅琊公”。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改为封为“费公”。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闵子”。
3、冉耕:(约前544~?)春秋末鲁国人。字伯牛。为人端正正派,善于待人接物。在孔子弟子中,以德行与颜渊闵子骞并称。因恶疾早逝。孔子哀叹其“亡之,命矣夫!”(《雍也》)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为“郓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改封“东平公”。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改封为“郓公”。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冉子”。
4、冉雍:(前522~?)春秋末鲁国人。字仲弓。品学兼优。为人度量宽宏,“仁而不佞孔子称其“可使南面”,即可担任封国之君(《雍也》)。后来荀子更敬重他。《荀子?十二子》称:“下则法仲尼、自弓(即仲弓)之义”,将他和孔子并提。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为“薛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下邳公”。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封为“薛公”,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冉子”。
5、冉求:(前522~?)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有,亦称冉有。性格活泼爽快多才多艺,以擅长“政事”著称。长期为鲁国季氏改革田赋。孔子称赞他是“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公治长》)。因为“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孔子斥之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功之,可也。”(《先进》)但仍是重要弟子之一。唐开元二十七年(739)追封“徐候”。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加封“彭城公”。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进封为“徐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冉子”。
6、仲由:(前542~前480)春秋末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人)。字子路,又字季路。性格爽直,为人勇武,信守承诺,忠于职守,以擅长“政事”著称。对孔子的言行,虽然常提出意见,但却是个好弟子。曾协助孔子“堕三都”,都跟随孔子周游列国。《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孔子话说:“自吾得由,恶言不闻于耳。”仲由后做卫国大夫孔悝之蒲邑宰,卫国贵族发生内讧,因参与斗争而被杀害。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卫侯”。宋大中符二年(1009)加封“河内公”。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封为“卫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仲子”。
7、宰予:(生卒年不详)春秋末鲁人。字予我。以擅长辞令著称。曾多次受到孔子的批评。当他反对“三年之丧”的葬礼时孔子责备他是“予之下不仁也”;他白天睡觉,孔子说他是“朽木不可雕也”;当他问五帝之德时,孔子就说这不是你所能明白的问题。后来孔子发现了他的优点后又说:“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史记》说他死于“田常作乱”。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齐侯”。宋大中符二年(1009)加封“临淄公“。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进封为“齐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宰子”。
8、端木赐:(前520~?)春秋末年卫国人。姓端木,名赐,字子贡。曾经商于曹、鲁之间,富致千斤。在孔子弟子中“最为富益”。他性格活泼,办事通达,以言语著称,擅长外交活动。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黎侯”。宋大中符二年(1009)加封“黎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端木子”。
9、言偃:言偃(前506~?)春秋末年吴国人,一说鲁国人。名偃,字子游。性情豁达,为人行事不拘小节,在孔子弟子中,以“文学”著称,主张用教化治理社会。他为了贯彻孔子的“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的主张,在做武城宰时,便以礼乐为教,使境内有弦歌之声。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吴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丹阳公”。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进封为“吴公”。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言子”。
10、卜商:卜商(前507~?)春秋末年晋国温地(今河南温县)人,一说卫国人。字于夏。性格勇武,为人“好与贤己者处”。以“文学”著称,曾为莒父宰。孔子逝世后,他到魏国西河进学,主张国君要学习《春秋》,吸取教训。以防止臣下篡权。提出过“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思想,还主张做官要先取信于民,然后才能使其效劳。李俚、吴起都是他的弟子,魏文侯也尊以为师。相传《诗》、《春秋》等书,均是由他传授下来。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魏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河东公”。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进封为“魏公”。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卜子。”
11、颛孙师:(前503~?)春秋末年陈国人。名师,字子张。为人勇武,性情偏激,但广交朋友。他主张“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子张》),重视自己的德行修养。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为“陈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宛丘侯”。政和六年(1116年)改封“颖川侯”。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进封“陈国公”,升十哲位。不久又称“陈公”。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颛孙子”。
12、曾参:(前505~前432)春秋末年鲁国人。字子舆,被尊称为曾子。性情沉静,举止稳重,为人谨慎,待人谦恭,以孝著称。齐国欲聘之为卿,他因在家孝敬父母,辞而不就。曾提出“慎终(慎重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追远(虐诚地追念祖先),民德归厚”的主张。又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据传以修身为主要内容的《大学》,是他的作品。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郕伯”。宋大中宋大中符二年(1009)加封“郕侯”(一作瑕丘候)。元至顺初年,加封为“郕国宗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宗圣”。在山东嘉祥县南建有曾子庙。
13、澹台灭明:(前512~?)春秋末年鲁国武城(今山东平邑县南)人。姓澹台,名灭明,字子羽。相貌丑,品行端正。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说他“行不由径,非公事不见卿大夫”。后来游学于江淮,弟子多达300人,名扬各诸侯国。因其貌丑,孔子开始曾以为才薄,当发现其优点后,则自称“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江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金乡侯”。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澹台子”。
14、宓不齐:(前521或502~?)春秋末年鲁国人,一说宋国人。字子贱。他注意修养,有君子之德,《公冶长》载孔子称赞他为“君子哉若人”。《吕氏春秋?察贤》记载,他为单父宰时,用“无为而治”的办法来治理,结果是“身不下堂而单父治”。当他向孔子述其政绩以后,孔子称赞说:“惜哉!不齐所治者小,所治者大则庶几矣。”(《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意即殓不齐还可以做更大的官。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单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单父侯”。明嘉靖九年( 15 3 0年)改称“先贤宓子”。
15、原宪:(前515~?)春秋末年鲁国人,一说宋国人。字子思,亦称原思、原思仲。他为人清正,不贪财,不求仕,在孔子弟子中以安贫乐道著称。孔子为鲁司寇时,曾任孔子的家宰。孔子死后,遂隐居于草泽之中。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原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任城侯”。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原子”。
16、公冶长:(生卒年不详)春秋末年鲁国人,一说齐国人。姓公冶,名长,字子长。孔子的女婿。为人能忍受耻辱。不知何故曾坐过监狱。但孔子说他’‘虽在缧绁(监狱)之中,非其罪也”(《公冶长》),并把自己女儿嫁给他。,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莒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高密侯”、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公冶子”。
17、南宫适:(生卒年不详)春秋末年鲁国人。姓南宫,名适,又名韬,字子容,亦称南宫括、南容。他言语谨慎,崇尚填德,能做到“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公冶长》)。孔子称赞他是“君子”、“尚德”之人,并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他。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科”郑伯”。宋大中祥符二年( 1009年)加封“龚丘侯”,政和六年(1116年)改称“汝阳侯”。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南宫子”。
18、公皙哀:(生卒年不详)春秋末年齐国人。姓公皙,名哀,字季次,又字季沈。《史记?游侠列传》说他家境贫寒,“终身空室蓬户,褐衣疏食”,但认真读书,“独行君子之德”,不肯屈节事贵族,终生不仕。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郳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北海侯”。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公子”。清又改称“先贤公皙子”。
19、曾蒧:(生卒年不详)春秋末年鲁国人。字子皙,亦称曾皙。曾参之父,孔子早期弟子,笃信孔子学说。《先进》记载,他在谈志向时,希望“莫(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孔子感叹道:“吾与蒧也。”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宿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莱芜侯”。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曾氏”。
20、颜无繇:(前545~?)春秋末年鲁国人。字路。孔子早期弟子。颜回之父。《孔子家语?卷九》载,“孔子始教学于里,而受学焉,少孔子六岁”。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杞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曲阜侯”。元至顺三年(1332年)进封“杞国公”。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颜氏”。
21、商瞿:(前522~?)春秋末年鲁国人。字子木。好学《易》。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孔子传《易》于瞿,瞿传楚人旰臂子弘”,《易》由此传于后世。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蒙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须昌侯”。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商子”。
22、高柴:(前521~?)春秋末年卫国人,一说齐国人。字子羔,亦称子皋、子高、季皋。他遵守礼制,孝敬父母。身躯矮小,“状貌甚恶”。有政治活动能力。在孔子弟子中,他担任的官职最多,曾为费宰、武城宰、成邑宰和卫之士师等。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共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共城侯”。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高子”。
23、漆雕开:(前540~?)春秋末年鲁国人,一说蔡国人。姓漆雕,名开,字子苦,亦说字子开。为人虚心好学。《孔子家语?弟子解》说他“习《尚书》,不乐仕”。有一次孔子叫他去做官,说:“子之齿可以仕矣,时将过。”他回答说“吾斯之未能信”,表示不愿做官。孔子听后很高兴。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膝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平舆侯”。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漆雕子”。
24、司马耕:(?~前481)春秋末年宋国人。姓司马,名耕,字子牛,亦称司马牛。为人多言而躁,当其问仁时,孔子回答说:“仁者,其言也仍。”(《颜渊》)据《左传?哀公十四年》载,其兄司马桓魁作乱于宋,对此司马牛坚决反对。其兄失败奔卫,他就离卫去齐;其兄奔齐,他又离齐奔吴,誓与其兄不共事君。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向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楚丘侯”,政和六年(1116年)改封“绥阳侯”。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司马子”。
25、樊须:(前505或515~?)春秋末年鲁国人,一说齐国人。字子迟,亦名樊迟。他求知心切,上进心强。有勇力,二十多岁就仕于季氏,并在对齐作战中表现出了才识。《子路》载他曾向孔子问种田种菜的事,孔子答以“吾不如老农”、“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去后,孔子却说:“小人哉,樊须也。”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樊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益都侯”。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樊子”。
26、有若:(前505或518~?)春秋末年鲁国人。字子有,后被尊称为有子。他勤奋好学,能较全面深刻地理解孔子的学说。尤其重视“孝”道,他曾说:“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学而》)他也重视“中庸”思想,提出“礼之用,和为贵”(《学而》)。他还主张藏富于民,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颜渊》)因他品学兼优,且“状似孔子”,孔子死后,曾一度被孔门弟子推举为“师”。有说《论语》即为有若的学生编辑而成。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卞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平阴侯”。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有子”。
27、公西赤:(前509~?)春秋末年鲁国人。姓公西,名赤,字子华,亦称公西华。在孔子弟子中,以长于祭祀之礼、宾客之礼著称,且善于交际,曾“乘肥马,衣轻裘”,到齐国活动。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邵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钜野侯”。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公西子”。
28、巫马施(前521~?)春秋末年鲁国人,一说陈国人。姓巫马,名施,字子旗,亦称巫马旗、巫马期。以勤奋著称,《韩诗外传》卷一载,他为单父宰时,“以星出,以星入,日夜不处,以身亲之”,而使单父治。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鄫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东阿侯”。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巫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