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父亲叫什么?名为李客!陈寅恪:其先人因罪被迫流亡到西域
46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3-09 19:01:10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
——李白
这是一句家喻户晓的诗词,而作者也是大家都熟悉的李白,李白为人爽朗大方,喜爱饮酒作诗,更爱交友,那面对这样一个熟悉的人,你是否知道他的家庭背景呢?
显然是不知道,或者知道的甚少。不知道不是我们的失误,而是有关李白家庭背景,记载甚少,即使我们想知道,也都是一些不确定的答案,就好比上端的命题。
李白的父亲究竟是谁?比较被大家认可的一个答案就是李客,但这个李客并不是出自李白之口,所以在真实度上也是有待考究的,李客是范传正在其碑文上点缀,《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里说李白的父亲叫李客,称:客以逋其邑,遂以客为名。高卧云林,不求禄仕。
那仅凭一纸碑文就能认定,李白的父亲就叫李客吗?因此陈寅恪先生在《李太白氏族之疑问》中曾反驳说:范传正写的碑文不能令人信服,并且还解释说:李白的父亲之所以叫李客,是因为西域人其名字不通于华夏,因以胡客呼之。在这里陈寅恪先生以李白的祖上是西域胡人为根基,因此推断李白的先人是因罪而 窜 谪 至西域的。
在这里需要重点提一提的是“窜谪”二字,这一词的解释正是贬官放逐的意思。
回归正题来说,那这些言语的根据又在哪里呢?显然让人似懂非懂,因此面对这种观点,郭沫若先生曾在《李白与杜甫》一书中否定了陈寅恪先生的观点,并且解释说,搜集了大量资料,并没有发现李白祖上因罪窜谪西域的事实。
尽管《草堂集序》中有中叶非罪,谪居条支的话,但古代(这里指上古至中古)凡由汉民族居地移往外域,都可以说成是窜谪或降居;再说唐代并没有将伊犁附近作为窜谪罪人之地(唐代窜谪之地主要在岭南或贵州、四川)。因此李白的先人移居碎叶并非因罪窜谪,而是被某种社会环境所迫,自行流亡。
既然不是因罪流亡,又是怎样的一种身份呢?或者说,既然不是流亡,又怎么理解前面提到的碑文呢?毕竟其中的“逋”字,就是逃亡的意思,那“逋客”自然就是逃亡的人。那按照这层解释来说,李白的先人真的是因罪被流放到西域的吗?
下面早知就来说说自己比较认同的一个观点,说之前我们还是先来解释一下“逋客”的含义,以免后面阅读中出现疑问,“逋客”一词并不是只有一种解释,还可以理解为隐士,例如耿湋的《赠韦山人》诗曰:失意成逋客,终年独掩扉。以及孔稚圭的《北山移文》说:请回俗士驾,为君谢逋客,在这里都可以理解为”隐蔽,隐藏,结合诗句来说,显然跟陈寅恪先生的观点不能苟同。
因此蒋志先生曾在《李白家世诸说评议》一文解释说,就是按“逋”的引申义来解释范传正在《李公新墓碑并序》里的那一段话的。他认为李白出身寒微,其父是陶渊明式的隐士。
其次,尽管李白祖上几代人都住在西域,但华夏的文化传统并没有丢失,而其父也是一个文化修养很高的人,因此碑文中的意思可以理解为,李父是一位看破红尘,只念山水的隐士,因而李白才会深受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