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特色包括哪些方面
1915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2-08-23 15:47:31
人物特点都有哪些?
人物特点包括三大方面:外表特点、行为特点和品质特点。
一、外表特点
1、外貌特点。人物的外貌一般包括高矮、胖瘦及五官特征。外貌描写要突出人物的显著特征,可以通过对人物外形的形状(羊角辫、瓜子脸等)、颜色(白嫩嫩的脸等)、饰物(发夹、蝴蝶结等)、五官(眼睛、嘴巴等)等方面进行细致的观察,具体描绘。
2、穿着特点。人物的穿着特点一般包括式样、色泽等。如穿西服的,穿夹克的,穿红的、花的,穿灰的、白的,等等,各有所爱,各有所好。如《挑山工》中,那位穿着“敞开的白土布褂子露出鲜红的背心”的挑山工一定会深深地烙印在你的记忆里。
二、行为特点
1、动作特点。一是习惯性动作。如《我的小表弟》中,小表弟“每次说话时总是先使劲地眨眨那双大眼睛才张口,那顽皮的样子使人见了就发笑。”二是偶然性动作。如《小表妹》中,“表妹边说边装成大人的样子,反背着手踱来踱去。”
2、神态特点。神态,即人物的神情态度。人物神态,可以反映人物的心理品质。如《傻弟弟》中,弟弟由“理直气壮”地跟“我”分辨到后来“吃惊”地反问,活脱脱地表现了他善良而诚实的品质。
3、语言特点。人物的语言往往有习惯性和偶然性之分。“请同学们原谅,今天我只能戴着墨镜给你们上课了……”老师这么“抱歉”一说,侧面反映出老师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老师今天戴墨镜》)
三、品质特点。
汉字有什么特征特点?
汉字有什么特征特点?
如果说详细、说清楚,大概就是一部“汉字学”专著了。
咱们只能撮其要者简单地聊聊。
概括地说,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系统;因此,汉字既记录汉语的语音也记录汉语的语义;再因此,汉字是音义结合的同源“方块儿”文字。
人类的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就是说,人们相互间的交往依靠语言,人们的思维也依靠语言。离群索居的个体的人,如果从没学过任何语言,他或她的思维,必然会受影响。
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的语言,本质上,是一种符号系统。
文字,则是语言这种符号系统的符号系统。
任何文字,都离不开具体的语言。认为文字比语言更精细、更准确,其实只是一种错觉。
即然文字是语言的符号系统,也就是说,所有的文字,都既表音又表意。
这个意思是说,所有语言,都像一张A4纸,一面是语音一面是语义;同样,文字也是一张纸,一面表语言的语音一面表语言的语义。
这是语言和文字的共性。
汉语和汉字,同样离不开这样的共性。
不说汉语,单说汉字,除了共性之外,有没有个性呢?有。
所谓个性,只能从两个角度考察——一是汉字和拼音文字的比较而言;二是从文字记录语言的特点而言。
从这两个角度来看,汉字具有如下特性——
第一,汉字作为语言符号,数量繁多,以语素定型,孤离性强。
汉语,有音节400余个;加上声调区别,有1300多个音节,汉语的语素有6000个。
汉字记录的,是汉语的语素。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因为汉语的语素多,所以记录这些语素的符号——汉字也就必然多。
因此,《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收录了3500个汉字;《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收录了7000个汉字。
英文字母有26个;俄文字母33个。这样的拼音文字,看似数量很少,但这些字母,只是载送音位信息,而不是完整的词的信息。因此,要表达足够清晰的信息,必须分词连写,以词定型。在需要表达新的信息时,往往需要创造新的词汇。
汉字作为语素文字,则一般来说,足够容纳一个语素的全部信息。尽管看似数量繁多,比如“yi”这个音,在《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就收录了25个字,但这些字,在单独使用时,都不会与其他同音字混淆。
文字可以脱离一定的上下文和语境孤立地出现,叫文字的“孤离性”。拼音文字这一类音位文字,也有“孤离性”,表现在以词定型上。汉字的“孤离性”,表现在以语素定型上,而且这种特性强于音位文字,也就是拼音文字。
第二,汉字这种语素文字具有音义二维性。
严格来说,所有文字都有形、音、义。没有“形”,写不出来;没有音义,不成为文字。
但是,拼音文字,需要通过语音中介和语义形成联系。
汉字,则是形体本身同时与音、义发生联系。
汉字形、音、义的这种联系,具体表现是汉字专字专用——形与义的联系,具有特定性;形与音的联系,不具特定性。
比如,“虎”,现在读“hu”,古时或者在某些方言中,就不读“hu ”。但是,所有古代现在的人,都明白“虎”字之义。
进一步说,“hu”这个音,有很多同义字,但每个字都对应着自己的字义,也是所有人一看到发这个音的不同的字,也都能明白不同的含义。
不识字的情况除外。
所以,现在的人们,读起唐诗宋词,明白大意不成问题。对于更早的,比如《诗经》中的诗,需要补充的也只是古汉语常识。
第三,汉字大多是形声字,对于“识”和“读”有重要意义。
按照许慎《说文解字》的总结,篆体以前的古汉字造字,秉承了“六书”的原则。
后来,有人将“六书”概括为四种构字法,也有人归纳为三种。
秦汉时期,篆体发生了隶变,逐渐成为隶书和楷书。这个过程中,汉字笔画发生了巨变。但是,当初最初造字的“理据”依然存在。
现在的汉字中,形声字超过90%。
通用字中的“形旁”,大约有240多个。这些“形旁”的作用,一是提示,二是区别。
比如,元素周期表汉字记录的105个元素,其中有104个形声字,11个从“气”;10个从“石”;81个从“钅”,这就区分了气体元素、金属元素和从“石”的非金属元素。而“溴”和“汞”,又作为液体元素与固体元素相区别。
所以,正如有人概括的,“见山之旁知山,见水之旁知水”。
形旁的这种区别作用,尤其突出表现在同音字上。
通用字中的“声旁”,有1300多个。起作用,一是示音;二是示源。
例如,媚、楣、嵋、湄,均来自“眉”的音,字义也从之而来;撕、厮、嘶、澌,皆来自“斯”的音,字义也与之分不开,等等。
当然,形声字“声旁”的示音作用,与拼音文字的字母表音不同。“声旁”虽然记录的也是音节,但与拼音文字的字母与音节一一紧密对应有很大区别,而且,一个“声旁”可以记录多个音节,或前后发生变化。因此,“声旁”的示音,不如拼音文字准确、方便。
第四,汉字是语素文字,由汉语决定又分为四个语调,因此,既使汉字具有了独特的音韵美,又可以承载更多的文化传统。
这一点,不用过多讲述,唐诗宋词就是很好的例证。再比如,初唐四杰的王勃一篇《滕王阁序》,蕴含了几十个历史典故,出了几十个成语,也是很好的例证。
第五,汉字是方块字,结构复杂。
汉字,包括笔画、部件、整字三个层级。
这比拼音文字,从结构上来说,复杂很多。
对应语素的汉字总体数量又多。因此,相对来说,汉字的学习和掌握,要难于拼音文字。
汉字的特点特征,大致就是这些。
说明文有什么独特的特点?
说明文独特的特点应该是:说明解释主载全文、内容具备科学性。写成的说明文实际上是一种资料,是事物形成的依据,供人们查阅、学习、了解。
说明文以说明、陈述、介绍为主体,无描写抒情等表现手法。说明陈述要有条理性,可按时空顺序,逻辑顺序,语言要通俗易懂,用词要准确,文章结构要严谨。
内容的科学性,就是按照实际情况反映客观事物。不管是说明形状,解释疑惑,还是介绍过程,指出特式,都必须抓住特征,符合实际,下定义准确。做到不夸大,不缩小,不走样。有些事物还要通过现象揭示它的本质。例如写"上海东方明珠塔"时,是按从下往上,从外向内的顺序,层层说明介绍。下方外部三根高93米,直径7米,与地平面夹角为60度,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斜柱,它们的作用是支撑整个塔体的稳定,防強烈地震。这里就是通过现象揭示本质。
说明文一般的是用浅显的语言表达复杂的内容,即使那些专业性、科目性较強的事物,也尽量不用或少用专门术语,力求深入浅出,使人一看就懂。
结语: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的表达方式,对客观事物作出实际的叙述、介绍和解释的文章。独特特点是:说明解释主载全文、内容具有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