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 百科 科技 职场 学习 宠物
当前位置: 首页 > 百科 >

为什么南方没有地暖暖气(南方为什么还没有集中供暖?)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2-18 12:17:20    

中国是什么时候开始集中供暖的?这种好事为啥没有带上南方?到底是他们不冷还是另有原因?呼声喊了那么多年,仍旧遥遥无期,为啥这么难?今天就和大家一起聊一聊关于南北供暖的话题。

一到冬天网络上的南北论战准时开打。火力点往往集中在供暖这个事上,无非就是南方冬天并不比北方好过,为啥没有集中供暖等等。但是其实在更早的时候并没有这些争论,所以有人就觉得南北关于供暖的争论源于技术手段打破了信息壁垒。南方人突然发现,咦?北方人冬天并不是冰天雪地,反而是自己取暖基本靠抖,惨的不要不要的。这种差距在今天的信息网络时代更加直观,试想你作为一个湖南人穿着秋衣秋裤裹着羽绒服,和远在黑龙江的朋友视频通话,对面的朋友甚至就穿了一件体恤,这种极限反差想想都觉得委屈。

第一个问题:集中供暖的历史

这玩意儿原理也不复杂,就是通过火电厂产生大量高温蒸汽,然后通过预设管道铺到千家万户实现供暖的目的。中国集中供暖的历史并不久,大概在上世纪70年代末期集中供暖才被大规模运用在家庭供暖中。其实,一直以来人类都有取暖的需求,在古代社会对于贫穷家庭来说,天冷是真的会冻死人的。

所以取暖是广泛需求,普通家庭取暖一般就是烧点树枝树叶。富人家庭取暖的方式明显就更加多样一些,比如说烧炭,炭的种类也比较多。还有就是壁炉的取暖方式,大概原理就是烟囱改道从房间里过一遍,提高室内温度,跟东北烧炕有点像。不过不管什么方式,采用的都是单独供暖。

说到集中供暖,这还和苏联有密切联系。苏联是最早普及这一方式的国家,20世纪30年代就已经大规模实现了。一方面,苏联的地理环境决定了集中供暖的必要性,另一方面苏联丰富的化石能源也使得集中供暖的成本可以降得很低。然后时间来到了1957年,北京在苏联的支援下建造了第一座电热厂,这也是当年苏联援建中国的一百多个项目中的一个。

因为苏联采用了大规模的集中供暖,因此供暖也成为社会主义阵营的典型社会福利。所以在苏联的支援下,中国建造了大大小小的电热厂,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集中供暖需要大量的化石能源,以当时中国的能源结构基本上就是靠烧煤。但是对于工业化起步的新中国来说,煤炭资源相当短缺。因此在集中供暖这个事上就要有所取舍,把有限的资源用在需要的地方。

那哪里需求最迫切呢?当时定了一个标准,就是全年中低于5度的寒冷天气要达到90天以上,大体上就是南北的气候差距。但这个标准其实很难把握,因为各地的天气每年都有变动,比如说,有些地方可能今年寒冷天气八十多天,明年就九十多天,那总不能今年建了热电厂明年不够冷了就把热电厂拆了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把握好南北的分界,恰好这个问题对于中国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

这就到了中国那条著名的南北分界线--秦岭淮河线,这条线同时还是中国800毫米等降水线以及温带落叶阔叶林以及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如此一来一刀切过去,南边的不供暖,北边的集中供暖,于是出现了同在河南彼此接壤,气候条件高度相似的南阳和信阳待遇完全不同。这个问题其实在陕西、河南、安徽、江苏四个省份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谁叫这几个省就踩着秦岭淮河线呢?

第二个问题:南方冬天到底冷不冷?

那么问题来了,如此划分到底合理不合理,南方是真的不冷吗?如果你认为的南方是广东、海南这些地方,那当我没说。实际情况是,广大南方其实和北方差距并没有那么大,特别是那些距离南北分界线没有那么远的地方,大家在冬天最冷的时候大概也就差个几度,而且就像很多前往南方的北方人说的那样,北方的冷是物理伤害,而南方的冷那是夹带着魔法伤害,显然伤害更大。

其实这种说法并不是空穴来风,从科学角度来说,南方确实比实际显示的温度更冷。因为冷是一个相当主观的概念,并不能只是单纯看客观温度。冷不冷不仅和当地温度还和环境湿度、风力大小、周边环境相对温差等因素有关。就拿湿度来说,科学研究表明,环境湿度每提高十个百分点,体感温度就会下降1度。而南方湿度普遍在百分之六七十,北方湿度多在二三十个百分点,这就是4、5度的体感温度,这些都是当时以环境温度的南北划分集中供暖时没有考虑到的。所以说,南方未必比北方更加温暖。

第三个问题:呼声那么高南方为啥一直没有集中供暖?

既然南方也挺冷,网上关于南方集中供暖的呼声也那么多年了,问题到底出在哪了?如果一个问题大家都觉得不错但是一直没有干,那么大概率这件事有些我们看不到的代价。南方集中供暖就是这个情况,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首先,南方供暖的可行性不高。刚才我们说过集中供暖的基本原理,我们首先要建造大大小小的电热厂,这个成本就不小,但是如果就这一点其实还能干。更大的问题是如何铺设进户管道。要知道跟北方一马平川的地理环境不同,南方相当多的地方都被山地湖泊覆盖。

要在这些地方铺设通往各地的暖气管道,其施工难度可想而知。但这还不是难度最大的,最大的难度还在入户的末端。要知道当年南方住宅在设计的时候就没有考虑过供暖的问题,所以一旦需要,势必要完成建筑的适配性改造,这个负担普通人肯定不愿意掏,政府也很难负担得起。

其次,集中供暖效率并不高。南北建筑在建造规格上差距很大。比如说,相较于北方普遍的37cm的墙面,南方建筑墙面厚度普遍更薄,大概是24cm,而且南方的窗户也明显更大,这些设计都是为了应对夏季高温以及潮湿的气候环境,一方面利于散热另一方面也方便空气对流。但是这些设计在供暖上看就是大问题了,无论是更薄的墙体 还是更大的门窗都不利于热量保存,期间必然造成极大的浪费。

而且南方的高湿度也是不能集中供暖的一个bug,学过中学物理的都知道,水的热容远高于空气,这也就意味着同样加热室内温度,高湿度的地方需要吸收更多的热量,这种水平的能耗是集中供暖不能接受的。况且这种湿度不仅在末端影响热效率,在管道输送过程中热量都在不停散失。当然了你说,我们可不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实现热里绝缘,当然可以,但是这样一来成本也会高的吓人。所以这样算来,如果集中供暖,等到蒸汽到达用户房间还是不是热的都不好说了。

最后,南方集中供暖的真实需求有限。虽然很多人天天在网上喊着要集中供暖,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真实需求是很有限的。比如说在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供暖时间大概三四个月,部分地区甚至能够达到半年之久。但是在南方,这个时间就短了不少,虽然最冷的时候也不好过,但是时间上明显不能和北方相比。

而且,北方的供暖其实成本并不低,按照现在市场价格,冬季每平米的取暖费大概在二十多块,这样一来一个家庭一个冬天的收费大概是三千元。而且由于南方的供暖时间更短,供暖公司的成本也会更高,这都会体现在取暖费上。所以,如果真的铺设了大规模的供热管路,究竟有多少人愿意买单还真的不好说。

而且,集中供暖也不是没有缺点。由于无法方便调控温度许多北方人表示,在冬天热得不行的时候,通常都是采用开窗通风的方式降温。这无疑是巨大的浪费。而且在学校、工厂等地在放假和夜晚暖气也是不停的,这都包含了很大的能量浪费。所以南方如今再为了不一定存在的需求搞大规模建设,来应用这种粗放式的取暖方式,其实并不是一个好办法。

最后一个问题:未来南方过冬的解决方案

对于这个问题其实可以辩证的来看,目前划分是很模糊的。河南、安徽和南京等省份的许多城市确实有集中供暖的需要。这些地方本身各方面也适合,因此像合肥等城市已经开始了小范围的集中供暖。

但是在更多的南方地区,与其搞大规模的集中供暖不如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灵活的供暖方式。目前比较常见的除了空调之外还有壁挂炉式的地暖等,而且相较于集中供暖,这些方式的效率更高,也更加绿色环保,体验上也更加舒适。所以,真的没必要纠结是不是要大规模集中供暖,大家觉得呢?

为什么涂料老是开裂(为何家里的乳胶漆总是容易出现开裂)

为什么防漏电插座不会漏电(从功能上识别插座安全性)

大红酸枝木为什么开裂(买了大红酸枝家具,偶尔听到炸响怎么办?)

为什么墙身瓷砖脱落(墙上的墙砖老是掉,还是要讲点道理)

水泵为什么频繁启动(自吸泵怎么吸不出来水)

为什么有暗卫的房子(为什么豪宅多暗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