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所说的革命什么意思?
45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1-13 17:00:12
鲁迅关于革命的概念,要比我们通常所说的宽泛。例如,他说:“十九世纪,可以说是一个革命的时代;所谓革命,那不安于现在,不满意于现状的都是。”(《集外集 ·文艺与政治的歧途》)
他还说:“其实‘革命’是并不稀奇的,惟其有了它,社会才会改革,人类才会进步,能从原虫到人类,从野蛮到文明,就因为没有一刻不在革命。……所以革命是并不稀奇的,凡是至今还未灭亡的民族,还都天天在努力革命,虽然往往不过是小革命。”(《而已集·革命时代的文学》)
在鲁迅看来,那些不满现状的活动,使得社会改革、人类进步的活动,都是革命。
他还总结说:“曾经阔气的要复古,正在阔气的要保持现状,未曾阔气的要革新。大抵如是。大抵!他们之所谓复古,是回到他们所记得的若干年前,并非虞夏商周。” (《而已集·小杂感》)这里说的“革新”,应该与革命是同义语。
鲁迅这一给革命的定义,看起来似乎很简单,其实是抓住了革命的要点。他是以此来判断革命的真假。

1927年,国民党发动反革命政变,大杀共产党人,打着的旗号是革命,他们杀的是“反革命”。鲁迅写道:“恐怕有一天总要不准穿破布衫,否则便是共产党。革命,反革命,不革命。革命的被杀于反革命的。反革命的被杀于革命的。不革命的或当作革命的而被杀于反革命的,或当作反革命的而被杀于革命的,或并不当作什么而被杀于革命的或反革命的。革命,革革命,革革革命,革革……。” (《而已集·小杂感》)
这是在讽刺国民党反动派混淆革命与反革命的界限,颠倒黑白,而在混乱的局面下遭殃的是广大的老百姓。
鲁迅对这一现象作了解释:“当国民党对于共产党从合作改为剿灭之后,有人说,国民党先前原不过利用他们的,北伐将成的时候,要施行剿灭是豫定的计划。但我以为这说的并不是真实。国民党中很有些有权力者,是愿意共产的,他们那时争先恐后的将自己的子女送到苏联去学习,便是一个证据,因为中国的父母,孩子是他们第一等宝贵的人,他们决不至于使他们去练习做剿灭的材料。不过权力者们好像有一种错误的思想,他们以为中国只管共产,但他们自己的权力却可以更大,财产和姨太太也更多;至少,也总不会比不共产还要坏。……假使共产主义国里可以毫不改动那些权力者的老样,或者还要阔,他们是一定赞成的。然而后来的情形证明了共产主义没有上帝那样的可以通融办理,于是才下了剿灭的决心。孩子自然是第一等宝贵的人,但自己究竟更宝贵。”(《且介亭杂文·中国文坛上的鬼魅》)

这里对于国民党那些“权力者们”的分析显然比通常的看法更为准确深刻,其根据仍然是他对于革命概念的理解:这些权力者实际上是或代表了正在阔气和曾经阔气的人们,他们的行为是基于惟恐失去这一地位,所以他们反对革命。
在《〈杀错了人〉异议》一文中,鲁迅评价袁世凯说:“袁世凯在辛亥革命之后,大杀党人,从袁世凯那方面看来,是一点没有杀错的,因为他正是一个假革命的反革命者。错的是革命者受了骗,以为他真是一个筋斗,从北洋大臣变了革命家了,于是引为同调,流了大家的血,将他浮上总统的宝位去。到二次革命时,表面上好像他又是一个筋斗,从‘国民公仆’变了吸血魔王似的。其实不然,他不过又显了本相。” (《伪自由书》)
尽管袁世凯表面上变来变去,其一切作为,都是维护现状,甚至企图恢复过去,所以是反革命者。